百词典

《月夜》

时间: 2025-05-09 00:39:17

诗句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9:17

原文展示: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白话文翻译:

今晚鄜州的月亮如此明亮,而我在闺房里孤独地观看。
我远远地怜惜那些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思念长安。
香雾笼罩着她们的头发,清冷的月光照得她们的手臂寒冷。
什么时候我能倚靠着虚幌,让月光照在我的脸上,把泪痕晒干呢?

注释:

  • 鄜州:古地名,今陕西省的一个地方。
  • 闺中:指女性的居所,通常是指已婚女性的卧室。
  • 小儿女:指年幼的孩子。
  • 长安:指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故乡。
  • 香雾:形容女子的发髻上弥漫着香气的雾气。
  •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髻。
  • 清辉:月光的清冷光辉。
  • 虚幌:指窗帘,意指窗外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情感真挚而著称,内容涉及政治、生活、战争等多个方面。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因而其诗作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创作背景:

《月夜》是杜甫在鄜州写的,反映了他在战乱时期对家人和故乡的思念。此诗写于他流亡时期,心中充满了对妻儿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月夜》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五言律诗。诗中,杜甫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开篇便以“今夜鄜州月”引入,月光的明亮与孤寂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在“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中,诗人对远方小儿女的关切,反映出他作为父亲的无奈与忧愁。小儿女对于长安的思念无从理解,正是诗人对故乡深情的写照,既有对孩子们无辜的怜惜,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描绘了月光下女子的形象,似乎是对妻子的思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月光的清冷和香雾的温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和对泪水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却透出深厚的思乡情怀,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夜鄜州月:今夜的月亮在鄜州,开启了思乡的主题。
  2. 闺中只独看:身处闺房,孤独地观看,强调了孤独感。
  3. 遥怜小儿女:远远地怜惜小孩,表现出对家人关心的情感。
  4. 未解忆长安:暗示小儿女对故乡的无知,突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 香雾云鬟湿:描绘女子的美丽与香气,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6. 清辉玉臂寒:月光照在女子身上,传达了寒冷和孤独的感觉。
  7. 何时倚虚幌:表现出对团聚的渴望。
  8. 双照泪痕干:希望月光能够照干泪水,表达出心中无尽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月光比作清辉,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将月光赋予情感,使其成为情感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乡与孤独的主题,展现了杜甫对家庭的深厚感情与对故乡的怀念,反映了他在动乱时期内心的苦恼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思乡与团聚的希望。
  • 闺房:代表女性的温柔与家庭的温暖。
  • 小儿女:象征家庭的未来与希望。
  • 香雾:象征着美好与温暖的记忆。
  • 泪痕:表现出思念与悲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杜甫在《月夜》中提到的地方是哪个?

    • A. 长安
    • B. 鄜州
    • C. 洛阳
    • D. 杭州
  2. 填空题:诗中“遥怜小儿女,未解__”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思念。

  3. 判断题:该诗的主题是表现对国家的忧虑。(对/错)

答案:

  1. B. 鄜州
  2. 忆长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 vs. 李白:杜甫的《月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更注重家庭与社会的联系,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的孤独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译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注释

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不能为她分忧。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但杜甫不能不念。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鹧鸪天·汪仲虎先世有园曰趣园,高宗御笔赐题刻石已毁,得旧拓本,装轴徵题 鹧鸪天——春节留琼 鹧鸪天 仲秋客蓉城偕诸侣小集啃轩先生十二梅花吟馆同赋 鹧鸪天 鹧鸪天 龙凤兜展彦称弟墓 鹧鸪天 打油 鹧鸪天 题绮尘云想山庄诗词集 鹧鸪天 鹧鸪天 成都北校场访达云,自武汉别后七月起 鹧鸪天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医护 屈急 深文峻法 楼结尾的成语 辰地 祸为福先 門字旁的字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鼠字旁的字 蜂开头的成语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瓦字旁的字 杖结尾的成语 民不畏威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宸章 食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口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