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5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56:42
闻道黄龙戍,
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
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
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
一为取龙城。
听说黄龙戍(守卫边疆的地方)多年未曾解围,
可怜的是闺房里的明月,
长久地照耀在汉家军营。
少妇心中春意盎然,
而她的良人昨夜却无归。
谁能举起旗帜和战鼓,
来为我夺回那龙城?
沈佺期,字子华,号梦阮,唐代诗人,出生于江南,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专心写作。他的诗风清新明丽,擅长描写边塞和士人的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边疆战乱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战争对家庭的影响,表达了对离别和战争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士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庭的思念,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与渴望。
这首诗以边塞的战争为背景,展现了士人的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开篇的“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直接引入了战争的主题,给人一种严峻的氛围,表现出边疆战事的紧迫与持久。诗中“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通过明月的意象,象征着思念和孤独,表达了战士家属在战争中承受的苦痛与无奈。
接下来的“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则是情感的转折,少妇对春天的渴望与对良人的思念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家庭与爱情的失落感。而最后两句“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则表现出对英雄壮志的呼唤,传达出一种对胜利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战争的无奈,也有对爱情的眷恋,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沈佺期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将复杂的情感传达给读者,引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集中在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家庭的思念,表达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与对个人情感的无奈,展现了一种深切的家国情怀。
“黄龙戍”指的是:
A. 一个城市
B. 一个边防军事地点
C. 一个著名的景点
D. 一个历史人物
“良人昨夜情”中的“良人”指的是:
A. 朋友
B. 妻子
C. 丈夫
D. 父亲
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忧虑与思念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
对比沈佺期的《杂诗三首·其三》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更侧重于个人与家庭的情感,后者则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壮志未酬的豪情。两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与意象的运用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词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