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晏相公触事成咏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4-30 16:15:34

诗句

栟榈结双根,皮附若毛氄。

乘秋一剪剥,碧叶始竦竦。

岂识山中木,终年自拥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5:34

原文展示:

栟榈结双根,皮附若毛氄。
乘秋一剪剥,碧叶始竦竦。
岂识山中木,终年自拥肿。

白话文翻译:

这棵栟榈树扎根于大地,树皮像毛毯一样附着。
在秋天的时候,经过一剪刀的剥离,绿叶开始高高耸立。
它怎会懂得山中的树木呢,终年都只能独自沉重的生长。

注释:

  • 栟榈:一种树木,常见于南方,树干粗壮,叶片大。
  • 双根:表示树木的根部发达,扎根稳固。
  • 皮附若毛氄:形容树皮柔软,像毛毯一样附着在树身上。
  • 乘秋:在秋天的时候。
  • 剪剥:意指修剪或剥离。
  • 碧叶始竦竦:形容绿叶开始高耸,生机勃勃。
  • 岂识山中木:如何会知道山中的其他树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见长,风格多样,常常表现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作者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及自然景观的影响,反映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栟榈树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和孤独。诗人以栟榈树为主角,描绘了它扎根大地、叶片高耸的形象,表现了生命力的旺盛。诗的前两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强调了树木的坚韧和自然的美丽;而最后两句则引入了哲理的思考,指出这棵树与山中其他树木的无知,暗示了生命的孤独与自我封闭。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栟榈结双根:栟榈树的根部坚固,象征着生命的扎根与稳定。
  2. 皮附若毛氄:树皮柔和,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传达出自然的亲和力。
  3. 乘秋一剪剥:指秋天的到来,象征着季节的轮回与变化。
  4. 碧叶始竦竦:绿叶的高耸象征着生命的朝气与希望。
  5. 岂识山中木:引入哲理思考,表现出孤独的状态。
  6. 终年自拥肿:强调树木的孤独与自我封闭,传达出一种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皮比作毛毯,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拟人:表现树木的“识”与“拥”,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栟榈树的形象,探讨了生命的顽强与孤独,反映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存的哲理。

意象分析:

  • 栟榈:象征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 :象征变化的季节,带来新的生机。
  • 碧叶:象征着希望和朝气。
  • 山中木:代表其他生命与环境的存在,暗示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栟榈树的根部是怎样的? A. 单根
    B. 双根
    C. 无根
    D. 巨根

  2. 诗中提到的“碧叶”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死亡
    C. 希望
    D. 无知

  3. “岂识山中木”中的“岂”字用来表示什么? A. 确定
    B. 质疑
    C. 肯定
    D. 反驳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韩维的《和晏相公触事成咏四首 其二》和王之涣的《登高》,两者都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但韩维更强调生命的孤独,而王之涣则更突出壮美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其十四 杨柳枝 其三 杨柳枝六首 其二 通州道中作至元四年春 杨柳枝词 其一 杨柳枝 杨柳枝 其四 杨柳枝 其三 杨柳枝 其二 杨柳枝 其一 杨柳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野艾 麻字旁的字 穷侈极奢 音字旁的字 退旅进旅 示字旁的字 口耳相传 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水陆斋 盘马弯弓 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半文半白 书信 竹字头的字 币帛 泫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