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潘叔愚诗有归家更读万卷书之语义荣司谏为其》

时间: 2025-04-26 07:12:48

诗句

弟见史贤文学饱,意欲书卷穷探讨。

兄知纸上道不真,为弟谈禅说枯杭。

弟兄游戏作三昧,妙语生风洗烦恼。

头钻故纸在百痴,口纸谈禅痴不少。

冥冥道妙不容声,口语文收俱未了。

虽然公岂不解此,慧力纸人先洞晓。

暂借北山葛藤话,诱引群生入深渺。

云堂齐散归时想,自把万缘俱一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2:48

原文展示

弟见史贤文学饱,意欲书卷穷探讨。
兄知纸上道不真,为弟谈禅说枯杭。
弟兄游戏作三昧,妙语生风洗烦恼。
头钻故纸在百痴,口纸谈禅痴不少。
冥冥道妙不容声,口语文收俱未了。
虽然公岂不解此,慧力纸人先洞晓。
暂借北山葛藤话,诱引群生入深渺。
云堂齐散归时想,自把万缘俱一扫。

白话文翻译

弟弟见到史贤的学问渊博,想要通过书本穷尽探讨。
哥哥知道纸上谈兵并不真实,便为弟弟讲述禅理,谈论干枯的杭水。
兄弟二人玩耍在三昧中,妙语如风,洗净了烦恼。
头脑钻研古书,百般痴迷,口中谈论禅理,痴情也不少。
冥冥之中大道深妙,无法用言语表达,口中所言仍未了了。
虽然你(指弟弟)难道不明白这些,但智慧的力量在于先前的领悟。
暂时借用北山的葛藤之语,诱引众生进入深邃的境界。
云堂齐散归时的思考,自己将万千缘分一扫而空。

注释

  • 史贤:指历史上有名的贤人,可能是指某位在文学上有成就的人。
  • 三昧:佛教术语,指一种专注的修行状态。
  • 冥冥:形容深奥难懂的状态。
  • 北山葛藤:比喻深邃的道理,可能源于中国古代的典故。
  • 云堂:比喻讲学之所,或指禅宗的道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于宋代,以诗词见长,作品多以哲理和修身养性为主题,常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佛道的探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对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思考时期,反映出作者对书本知识与人生智慧的不同理解与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兄弟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书本知识与内心智慧之间的差异。弟弟崇尚书本知识,想要通过阅读来获得真理,而哥哥则意识到书本上的道理无法完全代表真实的理解,因而引导弟弟走向禅理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三昧”状态,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烦恼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对内心宁静与智慧的向往。

诗中反复出现的“痴”字,既是对书本知识的迷恋,也是对禅理的执着,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最后,借用北山葛藤的话,暗示着一种深邃的智慧,鼓励人们放下执念,回归内心的宁静。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而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弟见史贤文学饱,意欲书卷穷探讨。
    弟弟看到贤士的学识渊博,想要通过读书来探讨一切知识。

  2. 兄知纸上道不真,为弟谈禅说枯杭。
    哥哥知道书本上的道理并不真实,因此为弟弟讲解禅理。

  3. 弟兄游戏作三昧,妙语生风洗烦恼。
    兄弟二人沉浸在三昧中,妙语如风,洗净了心中的烦恼。

  4. 头钻故纸在百痴,口纸谈禅痴不少。
    头脑中沉迷于古书,口中谈论禅理,痴迷的情绪并不少。

  5. 冥冥道妙不容声,口语文收俱未了。
    深奥的道理无法用言语表达,口中的言辞仍未完全领悟。

  6. 虽然公岂不解此,慧力纸人先洞晓。
    虽然弟弟难道不明白这些,但智慧的力量在于前人的领悟。

  7. 暂借北山葛藤话,诱引群生入深渺。
    暂时借用北山的典故,引导众生进入深邃的境界。

  8. 云堂齐散归时想,自把万缘俱一扫。
    在云堂散去之时,思考如何将万千缘分一一扫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知识比作“书卷”,将智慧比作“禅”,使诗歌意象更为生动。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书本知识与内在智慧之间的关系,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道理的深刻理解,倡导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卷:象征学识和知识的积累。
  • 三昧:象征心灵的宁静和专注。
  • 北山葛藤:象征深邃的道理和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昧”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文学形式
    B. 一种心灵状态
    C. 一种书籍

  2. 诗中“头钻故纸”的意思是?
    A. 深入研究古书
    B. 忘记现实生活
    C. 讨论现代文

  3. 诗中兄弟的对话主要是讨论哪两方面?
    A. 书本知识与人生智慧
    B. 生活琐事与工作
    C. 家庭事务与财务管理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
  • 《登高》杜甫:探讨人生的苦乐与智慧。

诗词对比

  • 郑刚中 vs. 李白:郑的诗歌更注重内心的探索,李白则更偏向于对外界的感慨与抒发。
  • 郑刚中 vs. 杜甫:杜甫的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而郑则更关注个人内心的修行与智慧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哲学与诗歌》
  • 《禅宗与诗歌的交融》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齐安寺山亭 次韵奉酬李质夫 无营 苏秦 送明州王大卿 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 其三 杂咏五首 忆北山送胜上人 再次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因循敷衍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包含妇的成语 爱网 丶字旁的字 肥水不落外人田 止字旁的字 包含君的成语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惟适之安 匸字旁的字 扑膘 欢娱嫌夜短 扬风扢雅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包含取的词语有哪些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巨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