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2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29:33
阳城淀里新来鴈,
趁伴南飞逐越船。
野岸柳黄霜正白,
五更惊破客愁眠。
在阳城的湖面上,刚刚飞来的大雁,
趁着南飞的季节,与越船相伴。
野岸的柳树已经变黄,霜正白霜覆盖,
清晨五点钟,惊醒了我这位游子的梦。
诗中提到的“鴈”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离别和思乡之情。大雁南飞的景象往往引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这里的“阳城淀”与“越船”结合,突出了迁徙的主题,体现了南北方文化的交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于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怀。
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滁州期间,表达了他在异乡对家国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旅途中,看到大雁南飞,触发了他内心的孤独感。
这首诗以大雁作为引子,开篇直接点题,展现了北方的秋冬景象,令人感受到一丝凉意。诗中“阳城淀里新来鴈”的描写,给人以新鲜感,仿佛亲眼看到大雁在湖面翩翩起舞,生命的律动在此刻流动。接下来的“趁伴南飞逐越船”,通过动词的选择,展现了大雁与船只的互动,暗示着迁徙的主题。
“野岸柳黄霜正白”,通过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柳树的黄与霜的白,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五更惊破客愁眠”,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清晨的到来打破了梦境,喻示着孤独与愁苦。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游子情感的结合,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基调深刻而细腻。
诗中“阳城淀里新来鴈”中的“鴈”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五更惊破客愁眠”中“五更”指的是什么时候?
以上是对《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鴈》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蕴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