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5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51:55
春尽沂风暖,芹生泮水清。
双旌荣照路,博带俨盈庭。
函丈师临席,锵金壁有经。
诸生拜玉衮,欣识象丘形。
春天已经结束,沂水的微风温暖舒适,水中长满了芹菜,清澈见底。两面旌旗在路上迎风招展,宽大的腰带在庭院中显得端庄而丰盈。老师坐在讲座上,金色的书卷在壁上闪烁着光芒。学生们恭敬地拜见老师,欣喜地识别出象形文字的形状。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细节为题材,展现人情的温暖与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欧阳修担任国庠(国家设立的书院)讲师期间,反映了当时教育的重视和学术的氛围。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求学的热情,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敬仰。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学术和教育的热爱。诗的开头通过“春尽沂风暖,芹生泮水清”描绘了一幅温暖宁静的自然景象,仿佛春天的结束并没有带走生机,反而让人感受到一份清新与宁静。接下来的“双旌荣照路,博带俨盈庭”则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学堂的庄重与隆重,旌旗招展,显示出一种学术的尊严和气氛。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老师和学生的描写,揭示了知识的传承与尊重。老师的存在如同金壁辉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而学生们恭敬的拜见则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的尊重。整首诗以春日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学术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春尽沂风暖,芹生泮水清。
描绘了春天结束时,温暖的沂风和清澈的泮水,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双旌荣照路,博带俨盈庭。
表现了学堂的庄重,旌旗迎风而立,宽大的腰带显示出学者的风范。
函丈师临席,锵金壁有经。
老师坐在讲座上,金色的书卷闪耀光芒,象征着知识的丰厚。
诸生拜玉衮,欣识象丘形。
学生们恭敬拜见老师,欢喜地识别象形文字,表现出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望。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教育的重视、对师长的尊敬与对知识的追求,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芹”指的是什么植物?
“双旌荣照路”中“旌”的意思是?
诗中用“锵金壁”来形容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