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6:05
原文展示:
淮南闻雁呈何复初同年
孤棹翩翩北渡淮,相逢一笑意悠哉。
关河万里忽秋晚,风雨五更闻雁来。
好梦惊回频辗转,壮心平尽复崔嵬。
吾生通塞宁须计,但视乾坤泰运开。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驾着小船轻盈地北渡淮河,与你相逢时我们相视一笑,心情愉悦。
关山河流万里之外,突然间已是深秋傍晚,风雨交加的五更时分,我听到了雁群的叫声。
美好的梦境被惊醒,我频繁地辗转反侧,壮志豪情虽然平息,却又重新升起。
我的一生无论顺境逆境都不必过多计较,只期待着天地间的太平盛世到来。
注释:
- 孤棹:指独自驾驶的小船。
- 翩翩:形容动作轻盈。
- 北渡淮:指从南方渡过淮河向北行。
- 关河:指关山和河流,泛指边疆或远方的山河。
- 五更:古代夜间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五更即天快亮时。
- 崔嵬:形容山高峻,这里比喻壮志豪情。
- 通塞:指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 乾坤泰运:指天地间的太平盛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字唐翁,宋代诗人,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作者在北渡淮河时,与友人何复初相遇,感慨时局和个人命运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期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心境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北渡淮河为背景,通过描绘孤棹、关河、风雨、雁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壮阔的氛围。诗中“相逢一笑意悠哉”展现了作者与友人相遇时的愉悦心情,而“好梦惊回频辗转,壮心平尽复崔嵬”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梦境的留恋,也有对壮志未酬的感慨。最后两句“吾生通塞宁须计,但视乾坤泰运开”体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太平盛世的深切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孤棹翩翩北渡淮”,以“孤棹”和“翩翩”形容作者独自驾船的情景,展现了作者的孤独与轻盈。
- 第二句“相逢一笑意悠哉”,通过“相逢一笑”表达了与友人相遇的喜悦,“意悠哉”则传达了心情的愉悦。
- 第三句“关河万里忽秋晚”,用“关河万里”形容空间的辽阔,“忽秋晚”则表达了时间的迅速流逝。
- 第四句“风雨五更闻雁来”,通过“风雨五更”和“闻雁来”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凉景象,雁声象征着远方和思念。
- 第五句“好梦惊回频辗转”,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梦境的留恋和被现实惊醒的无奈。
- 第六句“壮心平尽复崔嵬”,用“崔嵬”比喻壮志,表达了壮志虽被平息却又重新升起的复杂情感。
- 第七句“吾生通塞宁须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顺逆的豁达态度。
- 第八句“但视乾坤泰运开”,体现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崔嵬”比喻壮志。
- 拟人:如“孤棹翩翩”赋予小船以人的动作特征。
- 对仗:如“关河万里”与“风雨五更”,“好梦惊回”与“壮心平尽”。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太平盛世的期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心境,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 孤棹:象征孤独和旅途。
- 关河:象征边疆和远方。
- 风雨:象征艰难和变迁。
- 雁声:象征思念和远方。
- 好梦:象征美好和留恋。
- 壮心:象征志向和豪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棹翩翩北渡淮”中的“孤棹”指的是什么?
A. 孤独的人 B. 独自驾驶的小船 C. 孤独的鸟
- “关河万里忽秋晚”中的“关河”指的是什么?
A. 关卡和河流 B. 边疆和远方 C. 关隘和山河
- “风雨五更闻雁来”中的“五更”指的是什么时间?
A. 凌晨 B. 傍晚 C. 深夜
- “壮心平尽复崔嵬”中的“崔嵬”比喻什么?
A. 山高 B. 壮志 C. 心情
答案:1. B 2. C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太平盛世的期待。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黎廷瑞《淮南闻雁呈何复初同年》: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黎廷瑞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等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与黎廷瑞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