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3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0:48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邹国的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她最初的家靠近墓地。孟子小时候,喜欢在墓地间玩耍,模仿墓间的事情。孟母说:“这里不适合我教育孩子。”于是搬走了,住在市场的旁边。孟子在那里玩耍,模仿商人的炫耀和买卖。孟母又说:“这里也不适合我教育孩子。”于是再次搬家,住在学校的旁边。孟子在那里玩耍,开始模仿学校的礼仪,如摆放祭品、鞠躬、进退等。孟母说:“这里真的适合我教育孩子。”于是定居下来。等到孟子长大,学习了六艺,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儒家学者。君子们称赞孟母善于逐渐感化孩子。
作者介绍:刘向(约前77年—前6年),字子政,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尤其以编纂《战国策》、《新序》、《说苑》等历史文献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讲述了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三次搬家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孟母的智慧。这个故事后来成为教育子女的经典案例,强调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这首诗通过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展现了孟母对孟子教育的深思熟虑和精心安排。第一次搬家是因为孟子模仿墓间的事情,第二次是因为孟子模仿商人的行为,第三次搬到学校旁边,孟子开始学习礼仪。这一系列的变化体现了孟母对教育环境的重视和对孟子成长的期望。诗中的“渐化”一词,强调了孟母通过改变环境来逐渐感化孟子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理念至今仍具有启发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强调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以及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孟母第一次搬家的原因是什么? A. 孟子学习不好 B. 孟子模仿墓间的事情 C. 孟子模仿商人的行为 D. 孟子不喜欢学校
孟母第二次搬家的原因是什么? A. 孟子学习不好 B. 孟子模仿墓间的事情 C. 孟子模仿商人的行为 D. 孟子不喜欢学校
孟母第三次搬家的原因是什么? A. 孟子学习不好 B. 孟子模仿墓间的事情 C. 孟子模仿商人的行为 D. 孟子喜欢学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