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孙古岩冬景》

时间: 2025-08-05 01:29:34

诗句

腊天风景最无常,儿造颠狂亦有方。

将放雪飞连夜雨,欲留晴往一朝霜。

城头柳色吟边动,山曲梅花梦里香。

身在黄尘三尺外,静中无日不春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01:29:34

原文展示:

次韵孙古岩冬景
陈著 〔宋代〕

腊天风景最无常,
儿造颠狂亦有方。
将放雪飞连夜雨,
欲留晴往一朝霜。
城头柳色吟边动,
山曲梅花梦里香。
身在黄尘三尺外,
静中无日不春光。

白话文翻译:

腊月的天气变化无常,
孩子们的嬉闹虽有些疯狂,但也有其道理。
眼看着雪花将飞舞,又添夜雨,
想要留住阳光,却又迎来早晨的霜冻。
城头的柳树在吟唱中摇曳,
山间的梅花在梦中散发芬芳。
我身处尘世三尺之外,
在这宁静中无时无刻不沐浴在春光里。

注释:

  • 腊天:腊月的冬天,指冬季最后一个月,天气寒冷。
  • 儿造:指孩子们的嬉闹、玩耍。
  • 颠狂:形容孩子们的狂热和无所顾忌。
  • 将放雪飞:形容即将下雪时的情景。
  • 朝霜:指早晨的霜冻天气。
  • 城头柳色:指城墙上柳树的颜色,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 黄尘:指世间的纷扰和喧嚣。
  • 静中无日不春光:在宁静的环境中,总有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腊天”、“梅花”等意象,都在中国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冬天和春天的交替,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梅花在冬季开放,寓意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著,生于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闻名。
  •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冬季腊月创作,表现了冬天的变化和内心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天的变幻无常为主题,描绘了腊月的多样风景。诗人通过对天气的描写,结合孩子们的天真与乐趣,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丽。诗中“将放雪飞连夜雨”的描绘,使人感受到冬天的冷峻与柔情并存,而“城头柳色吟边动”则将季节的变换与生命的韵律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静中无日不春光”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便在黄尘之中,他依然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冬季的无常天气,表现出一种不可捉摸的氛围。
    • 第二联表现出孩子们在这种天气中依然保持的乐趣,暗示着生命的活力。
    • 第三联通过描绘即将下雪和夜雨,表现出冬季的阴冷与变化。
    • 第四联则是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
    • 第五联和第六联描绘了城头和山间的美丽景致,展现出自然之美。
    • 第七、八联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城头柳色吟边动”中,柳树被赋予了“吟唱”的人性化特征,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冬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即使在寒冷的季节,内心仍然充满春天的气息。

意象分析:

  • 腊天:象征寒冷和变幻。
  • 梅花:代表坚韧、希望和生命力。
  • 柳色:象征春天的气息,表现出生命的复苏。
  • 黄尘:象征世俗的烦恼与喧嚣,强调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腊天”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D. 秋天

  2. 诗中“身在黄尘三尺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尘世的厌倦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冬天的悲伤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 《梅花》——王安石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同样描绘了冬天的景象,但更注重于读书的乐趣与内心的修养,与陈著的《次韵孙古岩冬景》形成对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浪涛沙/浪淘沙 万里春·千红万翠 虞美人(正宫) 投子山 玉楼春 迎春乐(双调) 花犯 小石 其三 咏梅 蓦山溪 六么令(仙吕重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业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万丈光芒 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大白 一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凄而 物质利益原则 包含鸟的词语有哪些 语儿 东风过耳 挺身而出 畜家 瞪眼咋舌 泥饭碗 支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