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5:13
尽剪诸边贼算深,一宵风雨忽南侵。
翻城虎旅元牙爪,揖寇貂珰总腹心。
黑眚蚤从三殿出,黄霾频障九天阴。
卜年亦拟齐周历,洛鼎安危匪自今。
这首诗描绘了边境贼寇的深重算计,突如其来的风雨使得南方的侵扰加剧。敌军如同猛虎进城,挥舞着凶狠的爪牙,迎接他们的却是贪婪的敌人。黑暗的灾难早已从三殿中浮现,黄色的雾霾频频遮蔽了九天的晴空。对于未来的预测,我也希望能够像齐国和周朝那样有个明确的历法,但洛鼎的安危却是从今往后都不能确定了。
陈之遴(约1566-1625),字子遴,号白云山人,明代诗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为题材,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
《燕京杂诗》是陈之遴在明末动荡时期创作的一组诗作,该时期国家内忧外患,边疆频繁受到侵扰,诗人以此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全和未来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来临的场景,隐喻外敌的侵袭,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开篇“尽剪诸边贼算深”,语句简练,直指问题的核心,表明诗人对边境贼寇的惩治呼声。在“翻城虎旅元牙爪”中,诗人用“虎旅”这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敌军的残暴和威胁。整首诗运用大量的意象,构建出一种紧迫而压抑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祖国面临的危机。
后半部分的“黑眚蚤从三殿出,黄霾频障九天阴”,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和无助,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前景渺茫的现实。最后两句“卜年亦拟齐周历,洛鼎安危匪自今”则是对未来的思考,期望能够借鉴历史的经验,却又深知现实的艰难和不确定。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反映了明末时期的动荡和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警惕。
诗中提到的“虎旅”比喻了什么?
“卜年亦拟齐周历”中“卜年”是指什么?
诗中的“黑眚”象征着什么?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可以深入理解陈之遴的《燕京杂诗》及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