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0:30
示四妹
王安石
孟光求嬁得梁鸿,无下相随不讳穷。
卓荦才名今日事,萧条门巷古人风。
五噫尚与时多忤,一笑兼忘我屡空。
六月尘沙不札贷,泫然搔首又西东。
诗的意思是:孟光为了追求梁鸿而甘愿忍受贫穷,不在意身边的冷落和困苦。今天卓越的才华和名声,已经与古人所追求的风范有了很大的不同。即使有些事情与时势多有违背,偶尔的一笑也会让我忘却那些空虚。六月的尘沙令人心烦意乱,我无奈地搔首叹息,思绪游荡在东西之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动者,致力于社会改革和发展,作品广泛,诗歌、散文、词赋等均有成就。
创作背景: 《示四妹》创作于王安石晚年,诗中表达了对古人执着追求理想与爱情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
《示四妹》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孟光与梁鸿的故事,表达了对理想与爱情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思考。诗中前两句以孟光与梁鸿为引,引出主题,强调了在追求理想时愿意忍受贫穷和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在王安石的时代尤为重要,面对动荡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人们常常需要这种坚持和勇气。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当代,王安石以“卓荦才名”自喻,表达了对现状的无奈,对古人风范的怀念。虽然当时的社会风气与古人大相径庭,但他仍然保持着微笑,试图忘却内心的空虚和迷茫。
最后两句则用“六月尘沙”来象征内心的烦恼,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邃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和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思考。王安石通过古人与当今的对比,反思社会风气的变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孟光求嬁得梁鸿”中,孟光的追求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六月尘沙”象征什么?
王安石在诗中与古人相比,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王安石的《示四妹》更多地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杜甫则侧重于个人情感和对亲人的思念。两者都在不同的背景下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