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时间: 2025-05-06 02:53:52

诗句

凭几微言绝,群臣涕泗挥。

哀号三级陛,缟素九重围。

天上仙游远,宫中御座非。

最悲帷幄侍,不复未明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3:52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王安石

凭几微言绝,群臣涕泗挥。
哀号三级陛,缟素九重围。
天上仙游远,宫中御座非。
最悲帷幄侍,不复未明衣。


白话文翻译

在几案前微微言语已经绝绝,群臣们泪流满面,无法自已。
哀号声中,皇帝的陛下已逝,白色素衣包围着九重殿宇。
天上的仙人游玩已远,宫中的御座不再是往日之景。
最悲伤的是在帷帐中侍奉的那人,已经无法再为未明的衣衫披上。


注释

  • 凭几:在几案前,指坐在案几旁。
  • 微言绝:微小的言语已无法继续,暗指言语无法表达心中的悲痛。
  • 涕泗挥:涕泪流下,挥洒不止。
  • 哀号三级陛:哀号声中提到“三级”,指皇帝的等级和地位。
  • 缟素:白色的素衣,代表哀悼的服装。
  • 天上仙游远:天上的神仙已经远去,暗指皇帝已去世。
  • 宫中御座非:宫中原本的御座也不再,象征皇帝的缺位。
  • 帷幄侍:指在帷帐中侍奉的侍者,表达对皇帝的思念。

典故解析

此诗是王安石为已故的仁宗皇帝所作的挽辞,表达了对皇帝的深切怀念和哀痛。诗中提到的“缟素”是古代丧服的颜色,象征着对逝者的哀悼。“天上仙游远”则是借用古代对死后生活的想象,表达了对仁宗的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溪。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推行新法,致力于政治改革和社会经济的改善。

创作背景:仁宗皇帝是宋朝的一位明君,他的去世令国家和朝廷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王安石作为当时的重要官员,感受到国君去世的沉重打击,故作此诗以示哀悼。


诗歌鉴赏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是王安石为纪念仁宗皇帝而作的挽歌,整首诗用简练、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已故皇帝的哀痛之情。诗的开头“凭几微言绝”,即表明了因皇帝去世而使得言语变得苍白无力,传达了深沉的悲痛。接下来的“群臣涕泗挥”,描绘了朝臣们的悲伤场景,进一步增强了情感的渲染。

诗中提到的“缟素九重围”,不仅是对皇帝丧礼的描写,也象征着皇帝在世时的权威与地位,而如今只能以白色素衣围绕九重宫殿,形成鲜明的对比。“天上仙游远,宫中御座非”则是对皇帝离世后,宫廷气氛的变化的感慨,王安石通过对比,表现出对仁宗的追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最后一句“最悲帷幄侍,不复未明衣”,更加突出了一种失落感,表明昔日的繁华已不再,遗留下的只有悲伤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皇帝的怀念,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深刻展现了王安石的深厚情感与高超的诗歌艺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凭几微言绝:坐在案几前,微微的言语已无法继续,暗含对皇帝的哀痛。
  2. 群臣涕泗挥:群臣因悲痛而流下泪水,表现出对皇帝的深切怀念。
  3. 哀号三级陛:在哀号声中,提到皇帝的高贵地位,强调其重要性。
  4. 缟素九重围:用白色素衣围绕着九重殿,象征着丧礼的庄重与哀伤。
  5. 天上仙游远:天上的仙人已远游,暗指皇帝已离世,令人惋惜。
  6. 宫中御座非:宫中原本的御座已经不复存在,象征皇权的失落。
  7. 最悲帷幄侍:在帷帐中侍奉的那人,最为悲伤,因为失去了皇帝的庇佑。
  8. 不复未明衣:再也无法为未明的衣衫披上,表达出对往日繁华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皇帝的离世比作天上仙人的远游,表现出对皇帝的崇敬。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缟素、泪水等意象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传达出深切的哀悼。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皇帝的哀悼,表现了对失去的痛苦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思考和怀念的空间。
  • 涕泗:代表悲伤与哀痛。
  • 缟素:丧服的颜色,象征哀悼。
  • 仙游:隐喻皇帝的离世与对来世的想象。
  • 御座:象征皇权的存在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为哪个皇帝作的挽辞?

    • A. 宋仁宗
    • B. 宋英宗
    • C. 宋太宗
  2. “群臣涕泗挥”中的“涕泗”指的是?

    • A. 眼泪
    • B. 口水
    • C. 汗水
  3. 诗中提到的“缟素”是指?

    • A. 红色衣服
    • B. 白色丧服
    • C. 金色铠甲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哀江头》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挽辞与杜甫的《哀江头》均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王安石的诗以皇权的失落为背景,杜甫则更多表达对战乱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歌通论》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苦热 朝二首 咏官妓从人 送李殿丞通判蜀州 新雁 依韵和仲源独夜吟 得李殿丞端州砚 依韵和王平甫见寄 依韵和王平甫见寄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馬字旁的字 离经畔道 析肝刿胆 钟鼓之乐 神往神来 飞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炼句 绅緌 蛇心佛口 强扭的瓜不甜 风字旁的字 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阴后石 韋字旁的字 吕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