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7:57
二夷之来始何自,乘我中国方迷昏。
各投阴诬张诞妄,寻附罅隙为株根。
例誇难能压甚畏,钓博天下要推尊。
其流汗漫已不制,尚自冲荡洪其源。
一戎中侵欲内侮,犹遣万甲疆场屯。
何哉二戎日内坏,不思刷去仍资存。
尝闻古人第气类,皆以夷敌禽兽论。
惜乎无伦弗礼义,几希不得人相扪。
吾观世之陷此者,不啻火立足向燔。
岂期之子既自悟,不思跳出乃欲。
余方往就西北食,闻子亦整东南辕。
虽然去就固在子,安忍惜手不试援。
这首诗开头提到外族的入侵,问它们最初是从哪里来的,而此时中国正处于迷茫之中。外族以阴险的手段抹黑和污蔑,趁机在中国的弱点上滋生根基。它们口口声声夸耀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却在暗中侵害中国,像是在钓鱼一样,谋求权势。它们的影响已经泛滥,不可控制,依旧冲击着中国的根本。外族的侵略和内心的羞辱使得中国的防御形同虚设。外族的破坏何以在短时间内如此严重,竟然还想着继续利用这种状况。古人曾说外族都是禽兽,然而可惜的是,现今的人们却无视礼义,几乎不再有人相互扶持。我观察到,陷入这种境地的人,就像是站在火焰上,面对着即将燃烧的危险。难道这些年轻人已经明白了真相,却不想着逃脱,反而一味沉迷于此吗?我正准备向西北去觅食,听说你也在东南整顿队伍。尽管离去与否在于你,怎能忍心不去尝试援助呢?
王令,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著称。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外族入侵、内忧外患的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外族侵略的愤怒及对民族团结的渴望。
《别老者王元之二》是一首充满忧患意识的诗作,作者王令以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思考,展现了民族危机的深刻感受。诗中的“二夷”象征着外族的入侵,其来势汹汹,令中华大地陷入迷惘之中。诗人通过对敌人阴险手法的揭露,警示世人要警惕外族的侵扰与内心的羞辱。这种忧虑感在“不思刷去仍资存”的句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诗人不仅对外族的侵略感到愤怒,更对同胞的无知感到惋惜。
通过对古代的回顾,王令对比古今,强调了礼义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应当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族的侵扰。诗中“岂期之子既自悟,不思跳出乃欲”的反思,流露出对后辈的期待与无奈,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此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关切与呼唤,体现了人际之间的情义与责任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外族入侵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内心团结与道义的渴望。王令通过对比古今,警示世人要明白团结的重要性,以抵御外族的侵扰,体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二夷”在诗中指的是哪个?
诗中提到的“火立足向燔”比喻了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哪一群体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