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3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7:22
阴阳寒暑兮运无积,
天之成岁兮顾岂一日。
羲和敲日兮声作玻璃,
桂魄迎宵兮忽挂之。
流沙兮扬土,
檐涔涔兮又夜雨。
严霜苦寒兮万木不花,
叶底兮俄茁其芽。
星鸟星火兮四时有令,
惨命阊阖兮斟酌斗柄。
三百六旬兮岁功始成,
细人蠢蠢兮又岂和夫天运。
诗中描绘了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和四季轮回,指出这些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太阳的升起如同玻璃般清脆,月亮在夜空中时而挂起。沙尘飞扬,雨水轻轻落下,严寒的霜冻让万物凋零,但在叶子底下却悄然生出新芽。星辰和鸟儿在四季中都有其规律,人生的变迁如同掌中的斗柄,难以掌控。三百六十天的时间才是岁月的真正积累,而那些细小的人又怎能与天运相和。
葛立方,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自然观察和哲理思考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风格多变而富有哲理。
《九效·天运》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作者试图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描绘,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表达对宇宙法则的敬畏。
《九效·天运》是一首蕴含深邃哲理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中透出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对生命过程的思索。开篇即以“阴阳寒暑”引出四季变迁,强调自然循环的规律性。接着,羲和的“敲日”声声入耳,像玻璃般清脆,给人以清晰的感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光阴的无情。桂魄的描绘则让人感受到月亮的静谧和美好,形成了与日的鲜明对比。
在诗的后半部分,严霜和寒冷的描述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凋零与无情,而新芽的生长又象征着希望的复苏。这里体现了生与死、寒与暖的交替,这也是自然界的必然法则。最后,诗人以“细人蠢蠢”作结,让人思考在人类渺小的个体面前,如何与浩瀚宇宙的天运相和,这种哲学思考让诗作愈加深邃。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变化与人生哲理,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及对人生无常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羲和”指的是哪个神?
A. 水神
B. 火神
C. 太阳神
诗中如何形容时间的流逝?
A. 一瞬间
B. 三百六旬
C. 一年
诗中“细人蠢蠢”指代什么?
A. 大自然
B. 人类个体
C.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