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3:1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3:16:37
奚李风流尽,法传外诸孙。
常山陈赡子,怀抱自高攑。
孰云胜潘翁,惟眉山公言。
四海未尽试,一变归九原。
胡郎少年子,外家典刑存。
一点落髹漆,重价压璵璠。
孙侯磊落人,情义久益惇。
解囊赠玄圭,孰知师白猿。
我资不解书,下笔辄自喛。
良宝不受辱,默默面称冤。
奚、李两位风流人物已经不在了,法理只传到他们的后代。常山的陈赡子怀抱理想,志向高远。谁说我比不上潘翁(潘江)呢?我愿意听眉山公的话。四海之内还没有尽情尝试,就已经回归了九原(指归隐山林)。胡郎(胡德墨)是个年轻人,外家还保留着旧典章。一点漆黑的墨水,重重地压在珍贵的玉石上。孙侯(孙奉职)是个磊落的人,情义深厚又真诚。他解囊相赠玄圭,谁能知道师白猿(即我)心中的苦衷。我资质平庸,不会写字,写下的字句总是显得潦草。良宝(指优秀的才华)不应受辱,默默地面对此情此景,心中冤屈难以言表。
陈师道(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君山,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高远、意境深远而著称,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文人们在动荡中追求个人理想与价值,诗中反映了作者对风流人物的怀念与对自己才华的自省。
《谢孙奉职惠胡德墨》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诗中通过回忆与当下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风流人物的向往和对自身境遇的自省。诗的开头提到奚、李两位历史人物,表明了对过往风流的追慕,接着引入常山的陈赡子,展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文人情义的珍视,并且流露出对社会风气的忧虑。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复杂的,既有对风流人物的仰慕,也有对自身才华的认同与自嘲。最后两句更是将个人的无奈与良宝不受辱的感叹融合在一起,突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苦楚与不甘。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风流人物的怀念,对个人才华的自省,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思考。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理智的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个人的理想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们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奚李风流尽中的“奚、李”分别指的是谁?
良宝不受辱中的“良宝”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眉山公”是谁?
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现实时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形成了对比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