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15
《十八日潮》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一年壮观尽今朝,水伯何知故晚潮。
海浪肯随山俯仰,风帆长共客飘摇。
这一年壮丽的景观就在今天结束,水神又怎么知道这迟来的潮水呢?
海浪愿意随着山的起伏而翻滚,风帆长久地与旅客一起飘荡摇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1095),字公辅,号梅溪,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十八日潮》创作于宋代,正值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感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之际。潮水的涨落在诗中不仅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时光的变迁及人生的无常。
《十八日潮》通过描绘潮水在特定时节的变化,强调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开篇“壮观”二字,既表现出自然界的宏伟,也暗示着人们对这种壮丽景观的赞叹和珍惜。诗中提到的“水伯”,则是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接下来的“海浪肯随山俯仰”一语,展示了海与山的互动,暗示着自然界的相互依存。最后一句“风帆长共客飘摇”,则表达了诗人对游子在外漂泊生活的同情与理解,呈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坚强的情感。
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动感的潮水,又有静谧的山水,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体悟。诗人在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壮丽的潮水与山水,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水伯”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壮观”指的是?
“风帆长共客飘摇”中,风帆与谁一起漂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均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但《十八日潮》更多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时间的流逝,而《山居秋暝》则更强调静谧与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