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4:44
桑柘林枯荞麦干,欲分离袂百忧攒。临溪莫话前途远,举酒须歌后会难。薄宦未甘霜发改,夹衣犹耐水风寒。遥知阮巷归宁日,几院儿童候马看。
桑树与柘树的树林已经枯黄,荞麦也干枯了,心中满是离别的忧愁。临近溪水时莫谈未来的悠远,举杯畅饮的时候要高歌,因为后会难期。身为薄宦的我,不甘心在严霜中改变,穿着单薄的衣衫仍然忍耐着水边的寒风。遥想阮巷归宁的日子,几户人家的小孩在等候着马车的到来。
薛逢,唐代诗人,字季伦,号阳山,出身于书香门第,才华横溢,尤以诗歌见长。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这首诗写于薛逢送别好友裴使君归京的情境,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感慨。正值秋冬交替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映衬出内心的忧愁与对未来的迷茫。
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非常细腻,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映射心中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对未来的惆怅。开头两句“桑柘林枯荞麦干”,以景衬情,描绘了秋冬时节的凄凉,暗示分离的苦痛。接下来的“欲分离袂百忧攒”,将离别的愁绪具体化,令人感同身受。
“临溪莫话前途远,举酒须歌后会难”这一句,诗人劝诫友人不要再谈未来的远大理想,而是应当珍惜眼前的欢聚。在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中,举杯共饮,歌声响起,仿佛在此刻找到了片刻的安宁与快乐。接着,诗人将自身的处境与身为薄宦的无奈结合,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不甘与无奈,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遥知阮巷归宁日,几院儿童候马看”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阮巷的归宁日是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而孩子们在院子中等候,展现了对家的渴望与温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与不安交织的情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离别的惆怅,同时也反映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了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桑柘”指的是哪种植物?
A. 桃树
B. 桑树与柘树
C. 柳树
D. 松树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乐观
B. 忧愁
C. 无所谓
D. 忍耐
“薄宦未甘霜发改”中“薄宦”指的是什么?
A. 富贵的官员
B. 贫穷的官员
C. 没有官职的人
D. 退休的官员
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都是送别诗,但王勃的诗更侧重于表达志向与理想,而薛逢则更注重于个人情感与对未来的惆怅。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着不同的侧重,展示出各自独特的风格与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