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2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27:11
客卧涪江蘸月厅,知音唤起进趋生。
寒梅折后方离蜀,腊月圆前未到京。
风卷坏亭羸仆病,雪糊危栈蹇驴行。
文昌一试应关分,岂校褒斜两日程。
我在涪江边的客房里,月光洒入厅堂,知音把我叫醒,催促我继续前行。寒梅虽已折下,却仍未离开蜀地;腊月快到圆满,却还未到达京城。风卷过破亭,我的身体虚弱生病,雪覆盖了危险的栈道,驴子难以行走。文昌的考试应当能决定我的前途,这和从褒斜到京城的两天路程又有什么可比呢?
作者介绍:李洞,字幼章,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李洞的作品多描写乡愁、游历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乙酉年,诗人正处于赶考途中,表达了对前途的渴望与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他在蜀地停留,因天气与身体的原因,未能按时抵达京城,心中充满了焦虑与不安。
这首诗以旅途的艰辛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于科举考试的期盼与对友人的思念。开篇描绘了诗人夜宿涪江的情景,月光洒满厅堂,虽美却也显得孤独。知音的唤醒,更是引发了他对前行的渴望,但随即又感受到寒梅的凋零,象征着他在这段旅途中的无奈与困境。
中间的两句“风卷坏亭羸仆病,雪糊危栈蹇驴行”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艰难,风雪交加,身体虚弱,驴子也难以行走,此时的诗人感到身心俱疲,前路似乎无望。而尾联“文昌一试应关分,岂校褒斜两日程”则点出这一切的核心,科举考试是决定命运的关键,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与焦虑交融,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考试的渴望、对知音的思念,与对艰难旅途的感慨,突出科举考试对人生的重要性,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学业与前途的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哪条江边住宿?
诗中提到的“寒梅”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褒斜”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李洞同为唐代诗人,均在旅途中表达了对前途的思考。李白的《夜泊牛津》中展现了壮志未酬的豪情,而李洞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