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江月(木芙蓉)》

时间: 2025-05-02 22:21:36

诗句

晓艳最便清露,晚红偏怯斜阳。

移根栽近菊花傍。

蜀锦翻成新样。

坐客联挥玉尘,歌词细琢琼章。

从今故事记溪堂。

岁岁携壶共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1:36

原文展示:

西江月(木芙蓉) 谢逸 〔宋代〕

晓艳最便清露,晚红偏怯斜阳。 移根栽近菊花傍。蜀锦翻成新样。 坐客联挥玉尘,歌词细琢琼章。 从今故事记溪堂。岁岁携壶共赏。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艳丽最适宜清露的滋润,傍晚的红色却害怕斜阳的照射。 将它移植到靠近菊花的地方。蜀锦般的美丽翻出了新花样。 宾客们联袂挥动着玉尘,歌词精心雕琢成琼玉般的篇章。 从今以后,这个故事将记在溪堂之上。每年都会带着酒壶一起来欣赏。

注释:

字词注释:

  • 晓艳:指清晨时分的艳丽景色。
  • 晚红:指傍晚时分的红色景物。
  • 移根:移植植物。
  • 蜀锦:古代蜀地出产的精美织锦,此处比喻美丽的景色或事物。
  • 玉尘:比喻文雅的谈吐或文笔。
  • 琼章:指精美的诗文。

典故解析:

  • 蜀锦:蜀地(今四川一带)出产的织锦,以其精美著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这首《西江月》以木芙蓉为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观赏木芙蓉时所作,通过描绘木芙蓉在不同时间的美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以木芙蓉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木芙蓉在清晨和傍晚的不同美态。诗中“晓艳最便清露,晚红偏怯斜阳”一句,既展现了木芙蓉在清露滋润下的娇艳,又描绘了它在斜阳照射下的羞怯,形象生动。后文通过“移根栽近菊花傍”和“蜀锦翻成新样”等句,进一步以菊花和蜀锦为喻,丰富了木芙蓉的形象,使其更加立体和多彩。结尾的“从今故事记溪堂。岁岁携壶共赏”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美景的珍视和对未来岁月的期待,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艳最便清露,晚红偏怯斜阳”:清晨的木芙蓉在清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艳丽,而傍晚的木芙蓉在斜阳的照射下却显得有些羞怯。
  2. “移根栽近菊花傍”:将木芙蓉移植到靠近菊花的地方,使其与菊花相伴,增添了诗意。
  3. “蜀锦翻成新样”:以蜀锦比喻木芙蓉的美丽,形容其美丽如同翻出了新花样。
  4. “坐客联挥玉尘,歌词细琢琼章”:宾客们在一起挥洒文雅的谈吐,歌词被精心雕琢成精美的诗文。
  5. “从今故事记溪堂。岁岁携壶共赏”:从今以后,这个故事将被记在溪堂之上,每年都会带着酒壶一起来欣赏这美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蜀锦翻成新样”,将木芙蓉的美丽比喻为蜀锦,形象生动。
  • 拟人:如“晚红偏怯斜阳”,赋予木芙蓉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木芙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岁月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露:象征清晨的清新和滋润。
  • 斜阳:象征傍晚的温暖和柔和。
  • 菊花:象征高洁和坚韧。
  • 蜀锦:象征美丽和精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晓艳最便清露”中的“晓艳”指的是什么? A. 清晨的阳光 B. 清晨的木芙蓉 C. 清晨的花朵
  2. “蜀锦翻成新样”中的“蜀锦”比喻的是什么? A. 木芙蓉的美丽 B. 菊花的美丽 C. 诗人的才华
  3. 诗的结尾“岁岁携壶共赏”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B. 对未来岁月的期待 C. 对当前美景的欣赏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谢逸的《西江月》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但谢逸的诗更加细腻,而苏轼的诗则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逸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宋代诗词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谢逸的诗作。

相关查询

过秦门 淮海怀古 望海门 吊齐女墓 将往齐郡别相知者 送刘用章郎中赴浙东李司徒幕 韩信城 马陵行 长平 次莒州望即墨感乐毅田单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字旁的字 诚欢诚喜 端端正正 谷字旁的字 刻结尾的成语 胭脂山 诳误 生字旁的字 运拙时乖 不可奈何 至关重要 牛字旁的字 妙赏 包含筱的词语有哪些 热恼 文字旁的字 附膻逐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