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5:26
作者:晁补之 〔宋代〕
东房携卷绕幕行,
西房卷作堕地声。
纸山间出笔阵横,
李侯画若禅眼透。
观鱼玄沙骨竦瘦,
舟中渊明细若豆。
归心秪爱玉花骢,
不须棘针学痴翁,
恼渠愁作眉斗红。
这首诗描绘了在书房中,东房中携带卷轴走动的情景,西房中卷轴掉落的声音。纸山之间,笔阵横亘,李侯的画作仿佛透着禅意。观看鱼时,水面如玄沙般清澈,船上渊明似乎细如豆粒。归来的心只爱那匹玉花骢马,不用像痴人一样去学那些棘针的烦恼,恼人的愁苦只让眉头皱起成红色。
晁补之(调元),字公明,号山人,宋代著名诗人和词人,生平经历丰富,曾任职于朝廷。其诗作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风格清新著称。
此诗是晁补之在看到李伯时的画作后所作,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欣赏与思考,并表达了对归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以李伯时的画作为线索,流露出诗人对艺术的深厚感情与个人情怀的交融。开篇描绘了书房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书卷与创作的氛围,而随着诗句的推进,画作的艺术性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在“李侯画若禅眼透”一句中,诗人不仅对画作的赞美,更透出了对禅意的追求。这种带有哲理性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意蕴。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归心秪爱玉花骢”的表达,展现了对归乡的渴望。诗人所爱之马象征着他对自由与归属的向往,而“不须棘针学痴翁”则表明了他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反映出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最后以“恼渠愁作眉斗红”作结,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愁与生活的无奈,却又不失为一种人生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围绕艺术与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家的敬仰与对归家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哲理思考。
诗中“李侯”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画家李伯时
c) 朋友
d) 高官
诗中提到的“玉花骢”象征什么?
a) 知识
b) 自由与归属
c) 友情
d) 财富
“棘针”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学问
b) 烦恼与痛苦
c) 艺术
d)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