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7:51
气入中秋劲,更传午夜长。
青灯蛾舞急,白月雁啼凉。
羁旅生来惯,淹留久却忘。
吟诗酬邓子,毕昴出东方。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的夜晚,气候渐凉,夜幕也变得漫长。青色的灯下,蛾子飞舞得很急促,白色的月光照耀下,孤雁在啼叫,带来一丝凉意。身在异乡的我早已习惯了这种漂泊的生活,然而在此久留却渐渐遗忘了归乡的念头。写诗是为了回应邓子,仿佛是《毕昴星》从东方升起,带来了新的启示。
晁补之,字良弼,号阮亭,宋代诗人,生于1040年,卒于1110年。晁补之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作于中秋时节,反映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描绘及漂泊生活的感慨。邓正字是一位与诗人有交往的朋友,这首诗的创作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当下时光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中秋夜的独特氛围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的“气入中秋劲”即传达出秋意的浓厚,诗人置身于这种气氛中,感受到夜晚的渐长,显得格外静谧与深邃。随之而来的“青灯蛾舞急,白月雁啼凉”,则通过对青灯、蛾和白月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清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受。
“羁旅生来惯,淹留久却忘”两句,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流浪生活的无奈与适应,表面上是对环境的感慨,实则蕴含了对归属感的渴望。结尾的“吟诗酬邓子,毕昴出东方”则既是对友人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向往,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流浪生活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表现出对时间流逝和空间变迁的哲思,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孤独与归属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青灯”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快乐
答案:B
“羁旅生来惯”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态度是?
A. 喜欢
B. 无奈
C. 忘却
答案:B
诗中“毕昴出东方”指的是什么?
A. 归乡
B. 希望与未来
C. 朋友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