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5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7:25
早起一杯颜已酡,
衰年孤抱更嵯峨。
袖书行到见山处,
遇寺频因访菊过。
篾叟岂惟完太璞,
钓徒谁可付青蓑。
秋光亦似阳春曲,
有我间吟不要多。
清晨起床,喝了一杯酒,脸色已经微微红润;在衰老的年纪,独自一人更加显得孤独和高耸。手中夹着书,走到远方山中,常常因为路过寺庙而拜访菊花。那篾匠难道只是完美的玉石?钓鱼的人又如何能把青色的蓑衣交给他?秋天的光景与春天的曲调一样动人,我在其中吟唱,不需要太多的言语。
作者介绍:潘咨,清代诗人,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士人的情怀与对生命的思索。
《独游 其一》展现了潘咨在孤独中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诗的开头,诗人早起饮酒,面带微红,映射出他对生活的热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衰老的年纪,独自一人,心境愈发高远。此时的孤独并非痛苦,而是一种自我反省与心灵的升华。
“袖书行到见山处”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探索,行走在山水之间,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而“遇寺频因访菊过”则传达出他对菊花的喜爱,菊花在秋天盛开,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恰如诗人对生命的态度。
诗的最后两句“秋光亦似阳春曲,有我间吟不要多”,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他认为秋天的光景同样动人,正如春天的乐曲。诗人在自然中吟唱,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孤独的超越。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情,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境界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遇寺频因访菊过”,意指:
A. 常常拜访寺庙
B. 喜欢菊花
C. 两者都有
D. 没有特别的意思
诗中“秋光亦似阳春曲”表达了什么?
A. 秋天不如春天
B. 自然之美
C. 对音乐的喜爱
D. 对孤独的感慨
诗人的心境在整首诗中是:
A. 忧伤
B. 高远
C. 迷茫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