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落花五十首 其二十九》

时间: 2025-05-07 07:31:16

诗句

盛时忽忽到衰时,一一芳枝变丑枝。

感旧最关前度客,怆亡休唱后庭词。

春如不谢春无度,天使长开天亦私。

莫怪流连三十咏,老夫伤处少人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1:16

原文展示: 落花五十首 其二十九 沈周 〔明代〕 盛时忽忽到衰时,一一芳枝变丑枝。 感旧最关前度客,怆亡休唱后庭词。 春如不谢春无度,天使长开天亦私。 莫怪流连三十咏,老夫伤处少人知。

白话文翻译: 在繁荣的时光迅速转变为衰败的时刻,每一朵美丽的花朵都变成了丑陋的枝条。 对于那些曾经来过的人,最触动他们的是对过去的感慨,悲伤的死亡场景不要再唱《后庭花》那样的歌曲。 如果春天不结束,那么春天的过度就会变得无度,天使如果永远开放,那么天也会变得自私。 不要责怪我流连于这三十首咏叹,老夫内心的伤痛很少有人知晓。

注释:

  • 盛时:指繁荣的时期。
  • 忽忽:迅速地。
  • 衰时:指衰败的时期。
  • 芳枝:美丽的花朵。
  • 丑枝:丑陋的枝条。
  • 感旧:对过去的感慨。
  • 前度客:曾经来过的人。
  • 怆亡:悲伤的死亡。
  • 后庭词:指《后庭花》,一首表达哀伤的歌曲。
  • 春如不谢:如果春天不结束。
  • 春无度:春天的过度。
  • 天使长开:天使如果永远开放。
  • 天亦私:天也会变得自私。
  • 流连:留恋,不舍。
  • 三十咏:指三十首咏叹。
  • 老夫:作者自称。
  • 伤处:内心的伤痛。

诗词背景: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文人,字希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苏州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人画家、书法家、诗人,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沈周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落花五十首 其二十九》是沈周晚年所作,通过对落花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落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盛时忽忽到衰时”一句,以时间的迅速流逝为切入点,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一一芳枝变丑枝”则进一步以落花的形象,象征了美好事物的消逝和衰败。后两句通过对春天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和生命循环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哀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沈周晚年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首句“盛时忽忽到衰时”,通过对比繁荣与衰败,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 次句“一一芳枝变丑枝”,以落花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美好事物消逝的悲哀。
  • 第三句“感旧最关前度客”,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曾经来过的人的感慨。
  • 第四句“怆亡休唱后庭词”,通过对《后庭花》的提及,加深了悲伤的氛围。
  • 第五句“春如不谢春无度”,思考了春天的永恒与过度,表达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违背。
  • 第六句“天使长开天亦私”,以天使的永恒开放,暗示了天的自私和不可预测。
  • 最后两句“莫怪流连三十咏,老夫伤处少人知”,表达了作者对个人情感的坚持和对内心伤痛的深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盛时”与“衰时”、“芳枝”与“丑枝”的对比,强化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象征:以落花的形象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和衰败。
  • 拟人:将春天和天使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和意志,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落花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悲哀,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 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和衰败。
  • 春天:象征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
  • 天使:象征永恒和不可预测的自然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盛时忽忽到衰时”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无情 B. 生命的短暂 C. 美好事物的消逝 D. 自然的规律 答案:A

  2. “一一芳枝变丑枝”中的“芳枝”和“丑枝”分别象征什么? A. 美好和丑陋 B. 繁荣和衰败 C. 春天和冬天 D. 生命和死亡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后庭词”是指什么? A. 一首表达哀伤的歌曲 B. 一首表达欢乐的歌曲 C. 一首表达爱情的歌曲 D. 一首表达自然的歌曲 答案:A

  4. “春如不谢春无度”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思考? A. 春天的永恒 B. 春天的过度 C. 自然的规律 D. 生命的无常 答案:B

  5. 诗的最后两句“莫怪流连三十咏,老夫伤处少人知”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个人情感的坚持 B. 作者对内心伤痛的深藏 C. 作者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D. 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对落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沈周的《落花五十首 其二十九》与杜甫的《春望》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 沈周的诗作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诗作则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沈周诗歌的重要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对明代诗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沈周的诗歌创作。
  • 《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沈周的诗作。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赠泰霞真士祈雨之验 僧门 溪行 晓意 梦中作 赠玉泉真士 王监簿南墅新楼落成 过陶岭有钱王井又三里有钱王石庵 答山中侃上人 舟次吴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见字旁的字 人烟阜盛 带砺河山 藤本 浇风薄俗 草芥人命 雪肤花貌 白字旁的字 款颜 沿顺 望开头的成语 存心积虑 長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耀祖荣宗 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