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8:48
赠吴在野
作者: 成鹫 〔明代〕
山僧亦是湖海客,
年过半百头半白。
出家未办草鞋钱,
烟水百城参未得。
最羡先生两脚轻,
朝返江南暮江北。
从来富贵不足多,
多君受福戢且那。
世途险巇山嵯峨,
轻车熟道无轗轲。
长江天堑汜与沱,
扁舟破浪如轻梭。
大人行乐乐奈何,
辎车百万牛马驮。
还家寄傲深烟萝,
笑我行脚空蹉跎。
愿随仙人张志和,
钓竿诗卷青箬蓑。
与君相伴终婆娑,
胡为乎瞻风拨草徒波波。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出家人,虽然他年过半百,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但他和湖海的朋友一样,心系江湖。出家以来,他连草鞋的钱都未能筹到,游历百城,却未能如愿。最羡慕的是先生整日轻装出行,早上往江南,晚上又回江北。富贵的东西本来就无足轻重,而多君却因受福而止步不前。人生道路崎岖不平,山路险峻,而他却熟悉轻便的车道,自然不怕艰难。长江如天堑,汜水与沱水交汇,扁舟在波涛中如同轻巧的梭子。大人们追求享乐,难道真的快乐吗?他们的车马成群,负担沉重。归家时,他寄情于深深的烟萝,笑我行脚却空虚无物。希望能追随仙人张志和,携钓竿和诗卷,穿着青箬蓑衣。愿与君长伴,悠然自得,何必为了风吹草动而徒生波澜呢?
成鹫,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歌的清新脱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世俗繁华的超然,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在明代,士人普遍追求仕途,但成鹫却选择了出家,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此诗是在与友人吴在野的交往中写成,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赠吴在野》是一首表现出家人内心矛盾和对自由生活向往的诗。诗中,成鹫以自谦的语气开始,表明自己虽出家于山,但内心仍渴望驰骋于湖海之间。通过“年过半百头半白”的自述,既展现了出家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暗示了他对世俗的无奈和失落。接着,诗人用“最羡先生两脚轻”来表达对友人吴在野游历无束的羡慕,反映了他心中渴望的自由。
整首诗对比了出家人和世俗人的生活,诗人透过对“富贵”的否定,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在“长江天堑汜与沱”中,江河的险峻与悠然的舟行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我超脱的渴望。最后,愿随仙人共享悠闲的生活,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有对友人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成鹫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出家人与世俗富贵人的生活,表达了对物质富贵的否定,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生活状态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山僧”指的是谁?
A. 普通人
B. 出家人
C. 富贵人
诗中“草鞋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基本生活支出
C. 朋友的帮助
“愿随仙人张志和”的意思是想要怎样的生活?
A. 富贵
B. 悠闲自在
C. 仕途顺利
通过本次学习,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赠吴在野》的诗意与成鹫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