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0:49
作者: 司空曙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蛩馀窗下月,草湿阶前露。
晚景凄我衣,秋风入庭树。
窗下的月光照耀着,蟋蟀的鸣叫声在耳畔回响;
阶前的草地上,露水湿润了我的衣裳。
傍晚的景色让我感到凄凉,
秋风吹拂着庭院里的树木。
此诗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敏感与内心情感的共鸣。秋天常常被用来表现离别、思念等情感,这在古诗中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作者介绍:
司空曙,字子云,号夕阳,唐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尤其擅长写秋天的景象。
创作背景:
《晚思》创作于诗人晚年的某个秋夜,正值思乡或思念亲人的时节。诗人在宁静的夜晚,借月光、虫鸣与秋风等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晚思》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首句“蛩馀窗下月”,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蟋蟀的鸣叫声为夜晚增添了一丝生气,而窗外的月光则映照出一种宁静却又孤独的氛围。“草湿阶前露”,用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夜露的清冷,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凄凉之感。接下来“晚景凄我衣”,诗人直言晚景的悲凉让他感觉到一丝寒意,情感上也出现了共鸣,表现出一种孤寂的心境。最后一句“秋风入庭树”,秋风的吹拂使得庭院的树木更加显得萧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结合,使得读者在欣赏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思索,表达了对秋天萧瑟景象的感慨,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蛩”指的是什么?
A. 蟋蟀
B. 蝉
C. 蜻蜓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晚景的凄凉?
A. 月光
B. 草露
C. 秋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司空曙的《晚思》更注重于描绘环境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放的个性与洒脱的态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