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4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43:33
《洞庭春色(并引)》 作者:苏轼
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谓之洞庭春色,色香味三绝,以饷其犹子德麟。德麟以饮余,为作此诗。醉后信笔,颇有沓拖风气。二年洞庭秋,香雾长噀手。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贤王文字饮,醉笔蛟蛇走。既醉念君醒,远饷为我寿。瓶开香浮座,盏凸光照牖。方倾安仁醽,潘岳笙赋云披黄苞以授柑,倾绿瓷以酌醽。莫遣公远嗅。明皇食柑,凡千余枚,皆缺一瓣,问进柑使者,云中途尝有道士嗅之。盖罗公远也。要当立名字,未可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君知蒲萄恶,止是嫫姆黝。须君滟海杯,浇我谈天口。
安定郡王用黄柑酿成酒,叫做“洞庭春色”,色、香、味三者皆绝佳,特地送给他的养子德麟。德麟喝了酒,醉后随意作诗,颇有些洒脱的风格。去年洞庭的秋天,香雾迷漫手中。今年洞庭春天,酒色如玉让人怀疑这不是酒。贤王的文采如醉笔般流畅,写得如蛟龙游走。醉中思念君子,远方的美酒是我祝寿的良品。酒瓶打开,香气飘浮于座,酒盏的光辉照亮窗户。正倾倒安仁的美酒,潘岳的诗写道,“披黄苞以授柑”,倾绿瓷而饮酒。不要让公远闻到香气。明皇吃柑,竟然吃了千余枚,皆缺一瓣,问送柑的使者,答说途中有道士嗅过,原来是罗公远。应当给酒起个名字,未必可以问升斗的量。应当称呼它为“钓诗钩”,也可叫做“扫愁帚”。你知道葡萄的恶果,止是黑黝黝的。希望你用滟海的杯子,浇灌我的谈天口。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散文、词均有极高的成就,风格豪放,情感真挚。苏轼生于政治风波之中,曾多次被贬,经历坎坷,但其作品中常流露出旷达的态度。
《洞庭春色》创作于苏轼与友人相聚之际,因饮酒作诗。诗中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美酒的赞美,反映了作者洒脱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
《洞庭春色》是一首描绘饮酒和春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热爱。诗中以“洞庭春色”作为主题,表现出色香味俱佳的酒,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友谊的醇厚。苏轼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醉”的状态与思念的情感结合,营造出一种愉悦而自在的氛围。诗中提到的潘岳和明皇,增加了历史文化的深度,反映了诗人对古今文化的交融与尊重。
诗中“瓶开香浮座,盏凸光照牖”生动地描绘了酒宴的场景,光影的晕染与香气的四溢,让人仿佛置身其境。结尾部分,“须君滟海杯,浇我谈天口”更是表达出对友人共享美酒畅谈的渴望,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友情和美酒的赞美,体现了作者的洒脱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
《洞庭春色》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贤王”指的是谁?
a) 明皇
b) 安定郡王
c) 王羲之
d) 李煜
诗中“须君滟海杯,浇我谈天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酒的厌恶
b) 对友情的渴望
c) 对孤独的感慨
d) 对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