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5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50:49
湖上杂诗
作者: 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
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
不羡神仙羡少年。
在二月的春天,葛岭上的花开得正好,
游人们来来往往,谈论着神仙的事。
而我这个老人的心思与这些游人不同,
我并不羡慕神仙,而是羡慕年轻的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神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指那些长生不老、拥有超凡能力的人物。诗中提到的“神仙”反映了人们向往长生和超然生活的文化心理。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云,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他提倡个性、自然、真情的文学风格,推崇唐诗,反对八股文,代表作品有《随园诗话》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袁枚晚年。诗中表达了他对青春的向往与对老年生活的思考,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的感慨。
这首《湖上杂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游人们的欢快与悠然。在二月的春天,葛岭的花开得绚烂,吸引了许多游人,他们在此畅谈神仙之事,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游图景。然而,诗人却在这热闹中,表现出对年轻的羡慕,心中对于神仙的淡然。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情感层次。
诗人从外部的自然景象引入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种“老当益壮”的精神状态。他并不向往那种超凡脱俗的生活,而是渴望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这里隐含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岁月的珍视。诗中的“羡少年”不仅仅是对青春的向往,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情感的表达,让我们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人生命运的无常与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青春的思考与感悟。诗人虽然年迈,却不愿沉湎于对神仙生活的幻想,而是珍惜年轻时光的活力,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葛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座山岭
C. 一种神仙
诗人羡慕的是哪个群体?
A. 神仙
B. 老人
C. 少年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游人
B. 神仙
C. 花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袁枚的这首诗更关注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豪放与壮丽的自然景观。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