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7:45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芳香环绕着曲折的河岸,圆圆的倒影覆盖在美丽的池塘上。我常常担心秋风来得太早,花瓣随风飘落,你却不知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秋风”和“飘零”具有普遍的文学意象,常用来表达离别、凋零等情感。
作者介绍: 卢照邻,字廷栋,号子仪,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风格清新自然。生于盛唐时期,受到当时繁荣的文化氛围影响,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初秋时节,正值荷花盛开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荷花的美景,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曲池荷》是一首以荷花为题材的诗,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清香的荷花围绕在曲折的河岸旁,圆润的影子在水面上轻轻荡漾,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夏日的热烈与繁华。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变得沉重。“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秋季的忧虑。秋风的到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诗人仿佛在提醒读者珍惜眼前的美好,因为美丽的荷花终将随着秋风的到来而凋零,正如人生中美好时光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诗人在美的外表下,隐藏着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中常见的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秋季来临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浮香绕曲岸”中的“浮香”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秋风的态度是?
诗中“飘零君不知”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卢照邻在去世前不久写的《释疾文》中说道:“春秋冬夏兮四序,寒暑荣悴兮万端。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解欢。圣人知性情之纷纠。”这不免也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原因。由于他被病痛所折磨,对事物变化的反映特别敏感。如《释疾文》中所说:“神翳翳兮似灰,命绵绵兮若缕。一伸一屈兮,比艰难若尺蠼,九生九死兮。同变化乎盘古。万物繁茂兮此时,余独何为兮肠邅回而屡腐?”“草木扶疏兮如此,余独兰騨兮不自胜。”万物越是繁茂越是生机勃勃,他就越发感觉到自己的形象枯槁。同时他对繁荣的万物是“感其生而悼死”,“见其盛而知其阑”也有对自己和他人盛时的回忆与感慨。他的这种思想突出表现在他晚期的诗歌里。 《曲池荷》的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而后两句突然转写花之自悼。这花之自悼实为人之自悼。咏物诗,“因物以见我”,乃见其佳处。除余山《竹林问答》中说:“咏物诗寓兴为上,传神次之。寓兴者,取照在流连感慨之中,《三百篇》之比兴也。传神者,相赏在牝牡骊黄之外,《三百篇》之赋也。若模形范质,藻绘丹青,直死物耳,斯为下矣。”如此看来,可见卢照邻咏物诗之造诣。 这首诗托物言志 ,为中国咏物诗之正宗手法,自不待言。其略可称道者大致有两点:一是咏花诗最易落入精雕细刻、镂金错彩的细微描写套路,这首诗写曲池荷,虽略带六朝余韵,然能于大处落墨,气象较为阔大。二是切物抒情,较为真切自然,婉转写来,并无造作,笔未离题而深沉之意尽蕴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