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2:02
衣上年年泪血痕,只将怀抱诉乾坤。如今主圣臣贤日,岂致人间一物冤。
如病如痴二十秋,求名难得又难休。回看骨肉须堪耻,一著麻衣便白头。
戚里称儒愧小才,礼闱公道此时开。他人何事虚相指,明主无私不是媒。
方寸终朝似火然,为求白日上青天。自嗟辜负平生眼,不识春光二十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年年在衣服上留下的泪血痕迹,只能将心中的苦闷向天地倾诉。如今君主明智,臣子贤良,难道还会让世间有冤屈吗?我像生病或痴狂一样已经经历了二十个秋天,求名的过程既难以获得又难以停止。回首过去,骨肉相连的亲人也让我感到羞愧,一旦穿上麻衣就白了头。家乡的人称我为儒生,觉得我才学渺小,现在礼遇和公正的时机终于来临。别人何必虚情假意地指责我,明主无私,不需要人做媒。心中如同火焰般炽热,终日为求如白天般光明的日子而奋斗。自叹辜负了平生的眼光,竟然不识这二十年来的春光。
刘得仁(约754年-约823年),唐代诗人,以其抒情诗和咏物诗著称。刘得仁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蕴含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表达了对名利的渴望与失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期待与压力。
《省试日上崔侍郎四首》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失落。首联以“衣上年年泪血痕”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因求名而泪流满面的苦楚,令人感同身受。接着,诗人通过对社会现状的观察,表达了对主圣臣贤的期盼,似乎暗示着只要有贤君明臣,冤屈就能得到解决。然而,接下来的回忆与自我反思则揭示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愧疚,尤其是“回看骨肉须堪耻,一著麻衣便白头”的自责,表现出对家庭责任的深刻意识。
后半部分,诗人对他人的指责持有反思的态度,强调个人努力与命运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最后两句“自嗟辜负平生眼,不识春光二十年”更是表现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无奈与懊悔,深刻地揭示了名利与人生的复杂关系,令人感叹不已。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揭示了在社会压力下,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光明未来的渴望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主圣臣贤”指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君主和臣子
C. 诗人的家人
D. 诗人的老师
“衣上年年泪血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痛苦
C. 自豪
D. 忧愁
“自嗟辜负平生眼”的意思是?
A. 看到美好
B. 感到自责与懊悔
C. 感受到幸福
D. 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