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3:34
山中寻道人不遇
作者: 刘得仁 〔唐代〕
年过弱冠风尘里,常拟随师学炼形。
石路特来寻道者,云房空见有仙经。
棋于松底留残局,鹤向潭边退数翎。
便欲此居闲到老,先生何日下青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年过弱冠,身处风尘之中,常常想要跟随师傅修炼身体。特意走上石路寻找道者,却只在空中的云房中见到一些仙人的经文。在松树底下留下了棋局的残局,白鹤在潭边舒展翅膀,准备飞走。诗人希望能在此地安闲地生活到老,却不知道老师何时能降临人间。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山水田园诗和道教题材的作品见长。他的作品受道教思想影响,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对世俗生活感到厌倦,渴望寻找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反映了道家追求自然、悠闲的思想。
《山中寻道人不遇》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诗人在平静的自然环境中思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诗的开头,以“年过弱冠风尘里”引入,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虽然年纪尚轻,但已感受到生活的沉重与无奈。接下来的“常拟随师学炼形”,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修道的渴望,希望通过修炼获得超脱。
“石路特来寻道者,云房空见有仙经”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寻道的过程,尽管只见空房与仙经,反映出寻道之路的艰难与虚无。随后,棋局的残局与白鹤的退翎,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感,象征着未解的困惑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便欲此居闲到老,先生何日下青冥”,更是表达了一种期待与渴望,渴望能在此安静的环境中度过余生,同时又对师傅的到来充满期待,寓意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渴望,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追求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刘得仁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云房”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渴望
C) 物质追求
D) 世俗繁华
诗的最后一句“先生何日下青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老师的失望
B) 对修道的渴望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与解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山中寻道人不遇》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