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1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14:34
剔银灯
灯节前一日雨中云臣招同桢百大士雪持集饮蝶庵即事
作者: 陈维崧
记得升平佳丽,此夜是上元天气。
圆月打头,暗尘随马,阵阵梅边水际。
茜裙珠髻,喧笑处香街声沸。
今岁冷清清地,未晚禁城先闭。
一盏灯昏,千家门掩,酿就春寒恁细。
雨丝飘砌,展几叠小屏图醉。
回忆往昔的繁华美好,今晚正是元宵佳节的气氛。
圆月高悬,黑暗中尘埃随马而舞,阵阵梅香在水边飘荡。
身着红裙、头戴珠髻的女子,欢声笑语在热闹的香街上回响。
今年的节日显得冷清,晚上的禁城已然关闭。
一盏灯光昏暗,千家万户的门紧闭,似乎酿成了春寒的细雨。
雨丝轻轻飘落,展开几叠小屏风,似醉在这氛围中。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清代诗人,字梦阮,号梅溪。生于福建,后仕清,官至知县。他以词、诗著称,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社会风貌,风格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元宵节前夕,作者在雨中回忆往昔的节日景象,表达了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对当下冷清的感慨。
陈维崧的《剔银灯》以元宵佳节为背景,描绘了节日的氛围与个人的感受。诗的开头“记得升平佳丽”,引入了对过去繁荣景象的追忆,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通过“圆月打头,暗尘随马”的描写,展现了节日夜晚的宁静与浪漫。诗中对女性的描绘,如“茜裙珠髻”,则突出了节日的热闹与生动。
然而,随着“今岁冷清清地,未晚禁城先闭”的转折,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繁华不再的惋惜。最后几句“一盏灯昏,千家门掩,酿就春寒恁细”,在细雨中更显得孤寂,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节日的对比与个人情感的变化,展现了作者在繁华与冷清之间的感慨,情感深邃,意境悠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繁华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冷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升平佳丽”指的是哪种状态?
本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一盏灯昏,千家门掩”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