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5:2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22:09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宋代〕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
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酒杯,你来得太近!我今天要检查自己的身体。
多年饮酒如渴,喉咙像焦灼的锅,今天终于可以安然入睡,气息如同雷鸣。
你说刘伶,古今的达者,醉后死去又何妨,便埋了就好。
然而,这样一来,我感叹知己之情实在少得可怜!
更何况,借酒歌舞为媒,平日里只是在互相猜忌。
再说无论大事小情,生于所爱之物无美恶,过量就会成为灾难。
与你成言,不要停留,快快离开,我的力量依然能抵挡你的酒杯。
再来一杯,恭敬地告别,叫你来时你就来。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抗金名将,因其壮志未酬而常有豪情壮志的诗词流传。辛弃疾的词风豪放,善用典故,情感真挚,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本词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饮酒习惯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辛弃疾在经历了战斗与政治风波后,面对酒的诱惑,内心有了更深的领悟。
这首词通过对酒的描写,表现了辛弃疾内心的矛盾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杯汝来前”直接与酒杯对话,显示出他对饮酒行为的警惕与反思。词中提到的“刘伶”是古代名酒徒的象征,反映了作者对饮酒文化的认知与批判。
在“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的句子中,辛弃疾用极具视觉和听觉的意象,形象地描绘饮酒带来的痛苦与解脱之间的挣扎。这里不仅是对身体的警醒,更是对精神的自省。
词中提到“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深刻地指出了人生中的种种烦恼与过度追求所带来的灾难。辛弃疾对饮酒的态度,从最初的欢愉变为后来对自我警惕的表达,展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深邃思考。
整首词构建了一种既豪放又沉思的氛围,表现了辛弃疾对酒的复杂感情以及对生活的无奈与反思,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现实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探讨了饮酒的双重性,既有其带来的快感与解脱,又有其潜在的危害与苦痛。辛弃疾通过反思饮酒,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警示世人应当适度而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刘伶”是象征什么?
“杯汝来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过则为灾”是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辛弃疾的词作及其文化背景。
酒杯,你靠近我跟前来,老夫今天要整饬自身,不使它再受到伤害。为什么我经年累月酒喝若狂,喉咙干得像焦釜,真不自在;现在我终于患病疏懒嗜睡,一躺下便鼾声如雷。你却说:“刘伶是古今最通达的人,他说醉死何妨就地埋。”可叹啊,你对于自己的知心朋友,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薄情少恩令人愤慨! 再加上以歌舞作饮酒的媒介,算起来应该把酒当作鸩毒疑猜。何况怨恨不管是大是小,都产生于人们过分的钟爱;事物无论多么美好,喜爱过度也会变成灾害。现在我郑重地与你约定:“你不要再逗留,应当赶快离开,我的力量仍然可以将你摔坏。”酒杯惶恐地连连拜谢,说:“你赶我走,我就离去,招我来,我也一定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