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

时间: 2025-05-07 08:56:50

诗句

不道弓箭字,罢官唯醉眠。

何人荐筹策,走马逐旌旃。

阵变孤虚外,功成语笑前。

从今巂州路,无复有烽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6:50

原文展示

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
不道弓箭字,罢官唯醉眠。
何人荐筹策,走马逐旌旃。
阵变孤虚外,功成语笑前。
从今巂州路,无复有烽烟。

白话文翻译

诗的整体意思是:不再谈论弓箭的字句,辞去官职后只想沉醉于梦中。谁能为我推荐计策,我愿骑马追逐战旗。战局已经改变,昔日的功业如今只余笑语。从今往后,巂州的道路上再也没有烽火了。

注释

  • 弓箭字:指与军事相关的书信或文书。
  • 罢官:辞去官职。
  • 荐筹策:推荐谋略或计划。
  • 走马逐旌旃:骑马追赶战旗,象征参与战争。
  • 阵变孤虚外:战阵已经变化,外面显得孤寂。
  • 功成语笑前:功成名就后,大家只是在谈笑。
  • 巂州路:指向西川的道路,巂州是一个地名。
  • 烽烟:战争的信号,象征战火。

典故解析

  • 弓箭字:诗中提到的“弓箭”与军事关系密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的重视。
  • 巂州: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和交通要道,诗中提及的烽烟暗示着战争的结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文,号静斋,生于陕西,官至侍御史,以诗名世,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和生活情趣。他的诗风清新脱俗,语言简练而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背景是当时的战乱局势与政治动荡,诗人通过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反映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士人在辞去官职后的心境,展现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开篇以“不道弓箭字”引出,表达了对军事事务的无奈与逃避。接着通过“罢官唯醉眠”展现了辞官后的悠闲与放松。从“何人荐筹策”可见,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期望有人能提供指引。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战争结束后的欣喜和期待,诗人在此刻感受到的宁静与安详,刺破了曾经战火纷飞的生活。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释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道弓箭字:不再谈论军事的事情。
  2. 罢官唯醉眠:辞去官职后只想沉醉于梦中。
  3. 何人荐筹策:谁能为我推荐谋略?
  4. 走马逐旌旃:骑马追逐战旗,象征参与战争。
  5. 阵变孤虚外:战局已变,外面显得孤寂。
  6. 功成语笑前:功成名就后,大家只是在谈笑。
  7. 从今巂州路:从今往后,前往巂州的路上。
  8. 无复有烽烟:再也没有战争的烽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罢官唯醉眠”和“何人荐筹策”形成对照,展现出士人的矛盾心理。
  • 象征:烽烟象征战争,巂州路象征和平的希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士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宁静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弓箭:象征战争与斗争。
  • 醉眠:象征平静与放松。
  • 旌旃:象征荣耀与权威。
  • 烽烟:象征战争与动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弓箭字”指的是什么?

    • A. 军事文书
    • B. 文人笔墨
    • C. 军队的口号
    • D. 战争的信号
  2.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 A. 渴望参与战争
    • B. 对未来感到迷茫
    • C. 坚定信念
    • D. 对战争充满期待
  3. 诗中“无复有烽烟”表达了什么?

    • A. 期待战争
    • B. 对和平的渴望
    • C. 怀念过去
    • D.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之情,但更侧重于对友谊的珍重。
  • 《夜泊牛渚怀古》:体现了对历史的沉思与感叹,与姚合的忧郁情绪有所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读五侯传 桧树 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 织锦妇 边将 吹笙歌 天街 贵公子行 采茶歌(一作紫笋茶歌) 亭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游饮 躭味 爷饭娘羹 勿念旧恶 民情 辨志 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支字旁的字 土偶蒙金 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隙可乘 韭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水则资车 叽叽咕咕 私字儿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