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3:38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眉毛与春山争相妍丽,真让人怜惜,长久的忧愁使眉头皱起。不要让清泪浸湿花枝,恐怕花也会因而憔悴。清润的玉箫已闲置很久,知音实在稀少。若想知道我日日倚着栏杆的愁苦,尽管去问亭前的柳树吧。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的词人和音乐家。他的词风清丽婉转,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周邦彦生活在北宋时期,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繁荣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首词作于周邦彦生活的盛世时期,正值文人雅士追求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的阶段。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这首词,展现了周邦彦深厚的艺术功底与细腻的情感世界。开篇以“眉共春山争秀”引入,生动描绘了春天山色的迷人和诗人内心的嫉妒之情,仿佛眉毛与春山在争辉。这种人景共融的写法,展示了自然与人情的紧密联系。接着,“可怜长皱”两句,透出一种忧伤,似乎因为内心的愁苦而让眉头长久皱起。这里,周邦彦不仅仅是在描写自己的外在表情,更是在传达一种心灵的苦楚。
“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则是一种对美的保护,诗人不希望自己的忧伤影响到周围的美好,生动而具有人情味。对比花与人的脆弱,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展示了作者对音乐与情感交流的渴望,然而“知音稀有”又是一种孤独的自省,令人感到孤独与无奈。
最后两句“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柳树作为思念的象征,承载了诗人无尽的愁苦。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精妙,情感的表达上细腻,展现了周邦彦作为词人的深厚造诣。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和个人的愁苦,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孤独的深刻感受,主题围绕着人对自然的感知与内心情感的交响,展现出一种忧伤而深邃的美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清润玉箫”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莫将清泪湿__”,这个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判断题:周邦彦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孤独感。(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