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8:11
清明雨寒八首
—— 杨万里
今年寒食与清明,各自阴晴作麽生。
细雨千丝不成点,如何也解滴檐声。
今年的寒食节与清明节,各自的天气阴晴不定。
细细的雨丝如千丝般缠绕,却不成点滴声,
怎么才能解开那屋檐下的滴水声呢?
寒食与清明都是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的起源与介子推的故事有关,他为了保护晋景公而自焚,后人为了纪念他,设立寒食节。清明节则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此诗通过对这两个节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换和人情世故的感慨。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诗作清新自然,语言流畅,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小事。
此诗作于清明时节,杨万里通过对寒食与清明节天气的描绘,反映了个人的感受与情绪,表达了对时节变换的感慨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杨万里的《清明雨寒八首》通过描绘寒食与清明节的阴晴天气,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们内心的感受。诗中“今年寒食与清明,各自阴晴作麽生”一句,既有对节日的指代,又体现出诗人对气候的细腻观察。寒食与清明节本是相连的节日,但今年却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天气,似乎在暗示生活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细雨千丝不成点,如何也解滴檐声”,细雨如丝,轻柔而绵延,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诗人通过对细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屋檐下的滴水声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似乎在诉说着某种失落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思考。通过自然的景象与节日的描绘,杨万里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之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今年寒食与清明,各自阴晴作麽生。”
此句开篇即点明时节,表现出当年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天气变化。阴晴不定的天气引发了诗人的思考,似乎暗示着生活的多变与无常。
“细雨千丝不成点,如何也解滴檐声。”
细雨如丝,似乎无形无影,却又真实地存在。最后一句提出了一个疑问,诗人试图解读这雨声带来的情感,表达了内心的迷茫与追寻。
整首诗通过描绘寒食与清明节的阴晴变化,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细腻的生活中感受到的诗意与哲理。
寒食节是纪念谁的节日?
A. 介子推
B. 屈原
C. 王羲之
D. 李白
“细雨千丝不成点”这句中,细雨的形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雨势猛烈
B. 雨丝细腻而柔和
C. 雨量充沛
D. 雨水积聚
诗中的“滴檐声”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声音
B. 生命的短暂
C. 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思考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A; 2-B; 3-C
对比杨万里的《清明雨寒八首》与杜甫的《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