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新春偶书寄致宏》

时间: 2025-08-07 15:26:00

诗句

二年憔悴向庸城,又见椒花倏自惊。

孤客殊方怀土意,故人绝塞未归情。

此生竟被儒冠误,他日终图后世名。

平野春来堪细履,何时与子杖藜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15:26:00

原文展示: 新春偶书寄致宏 张嵲 〔宋代〕 二年憔悴向庸城,又见椒花倏自惊。 孤客殊方怀土意,故人绝塞未归情。 此生竟被儒冠误,他日终图后世名。 平野春来堪细履,何时与子杖藜行。

白话文翻译: 这两年在庸城过得憔悴,又看到椒花突然感到惊讶。 孤独的旅人在异乡怀念故土,老朋友在边塞还未归来。 这一生竟然被儒生的帽子所误,将来终究要图谋后世的名声。 春天的平原可以细细行走,何时能与你一起拄着藜杖行走。

注释:

  • 庸城:指作者所在的地方,可能是一个平凡或不繁华的城市。
  • 椒花:一种植物,这里可能象征着新春的到来。
  • 孤客:孤独的旅人,指作者自己。
  • 殊方:异乡,指作者所在的地方不是他的故乡。
  • 儒冠:儒生的帽子,代指儒生的身份或生活。
  • 细履:细细行走,指在春天的大地上漫步。
  • 杖藜:拄着藜杖,一种行走时的辅助工具。

诗词背景: 张嵲是宋代诗人,其生平不详。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新春时节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透露出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新春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期待。首联通过“二年憔悴”和“椒花倏自惊”描绘了作者在庸城的艰辛生活和对新春的惊讶。颔联和颈联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规划,表达了作者对儒生生活的失望和对后世名声的追求。尾联则以春天的平原为背景,期待与友人共游,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二年憔悴”和“椒花倏自惊”描绘了作者在庸城的艰辛生活和对新春的惊讶。
  • 颔联: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孤客殊方怀土意”表达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 颈联:表达了作者对儒生生活的失望和对后世名声的追求,“此生竟被儒冠误,他日终图后世名”。
  • 尾联:以春天的平原为背景,期待与友人共游,“平野春来堪细履,何时与子杖藜行”。

修辞手法:

  • 比喻:“椒花倏自惊”中的“椒花”比喻新春的到来。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孤客殊方”与“故人绝塞”。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新春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 椒花:象征新春的到来,带来新的希望和惊讶。
  • 孤客:象征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 儒冠:象征儒生的身份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失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庸城”指的是什么? A. 作者的故乡 B. 作者所在的地方 C. 一个繁华的城市 D. 一个边塞城市 答案:B

  2. 诗中的“椒花”象征什么? A. 新春的到来 B. 作者的孤独 C. 作者的惊讶 D. 作者的故乡 答案:A

  3. 诗中的“儒冠”象征什么? A. 作者的身份 B. 作者的生活 C. 作者的失望 D. 作者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元日》:同样以新春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词对比:

  • 张嵲的《新春偶书寄致宏》与王安石的《元日》:两首诗都以新春为背景,但张嵲的诗更多表达了孤独和对未来的期待,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表达了新年的喜庆和对未来的憧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研究》:对宋代诗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张嵲的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百字令 初十夜月饮周约斋仪部寓时约斋将乞假南归四叠前韵 百字令 春暮郊行 百字令 庚申闰中秋和其年 百字令 百字令·秋夜对月 百字令 题黄楚桥先生读书秋树根图 百字令 送蔡竹涛游太原和顾庵学士韵 百字令 次廖伯鲁韵 百字令·立秋后二日观雨 百字令 海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态的词语有哪些 卝字旁的字 救结尾的成语 为民除患 风和日暖 讼夺 儿字旁的字 穷尽 攴字旁的字 包含兢的成语 枝繁叶茂 涕泪交垂 众散亲离 量力而动 斤字旁的字 凝听 凭白无故 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