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3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32:14
原文展示: 新春偶书寄致宏 张嵲 〔宋代〕 二年憔悴向庸城,又见椒花倏自惊。 孤客殊方怀土意,故人绝塞未归情。 此生竟被儒冠误,他日终图后世名。 平野春来堪细履,何时与子杖藜行。
白话文翻译: 这两年在庸城过得憔悴,又看到椒花突然感到惊讶。 孤独的旅人在异乡怀念故土,老朋友在边塞还未归来。 这一生竟然被儒生的帽子所误,将来终究要图谋后世的名声。 春天的平原可以细细行走,何时能与你一起拄着藜杖行走。
注释:
诗词背景: 张嵲是宋代诗人,其生平不详。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新春时节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透露出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新春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期待。首联通过“二年憔悴”和“椒花倏自惊”描绘了作者在庸城的艰辛生活和对新春的惊讶。颔联和颈联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规划,表达了作者对儒生生活的失望和对后世名声的追求。尾联则以春天的平原为背景,期待与友人共游,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新春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庸城”指的是什么? A. 作者的故乡 B. 作者所在的地方 C. 一个繁华的城市 D. 一个边塞城市 答案:B
诗中的“椒花”象征什么? A. 新春的到来 B. 作者的孤独 C. 作者的惊讶 D. 作者的故乡 答案:A
诗中的“儒冠”象征什么? A. 作者的身份 B. 作者的生活 C. 作者的失望 D. 作者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