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马判官赴安南》

时间: 2025-05-04 11:00:50

诗句

故人交趾去从军,应笑狂生挥阵云。

省得蔡州今日事,旧曾都护帐前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0:50

原文展示:

送马判官赴安南 故人交趾去从军,应笑狂生挥阵云。 省得蔡州今日事,旧曾都护帐前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的老朋友前往交趾从军,他应该会嘲笑我这个狂放的书生挥舞战旗的模样。我深知蔡州今日的战事,这些都是我曾在都护帐前听闻的旧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故人:老朋友。
  • 交趾:古代地名,今越南北部。
  • 狂生:自谦之词,指自己。
  • 挥阵云:指挥战旗,形容参与军事行动。
  • 省得:明白,知道。
  • 蔡州:古代地名,今河南汝南。
  • 都护:古代官职,负责边疆军事和行政事务。

典故解析:

  • 蔡州今日事:指当时蔡州的战事或政治情况。
  • 旧曾都护帐前闻:指作者曾在都护的帐前听闻过相关军事或政治信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孺登,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边塞诗为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军事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熊孺登送别友人马判官赴安南从军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赴边疆从军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友人的深情祝福。诗中“应笑狂生挥阵云”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幽默自嘲,也透露出对战争的无奈和苦涩。后两句通过对蔡州战事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故人交趾去从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赴边疆的感慨和祝福。
  • 第二句:应笑狂生挥阵云,通过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幽默和对战争的无奈。
  • 第三句:省得蔡州今日事,表明诗人对当前战事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担忧。
  • 第四句:旧曾都护帐前闻,回顾了诗人过去的经历,加深了对战争的理解和对友人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挥阵云”比喻指挥战旗,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省得蔡州今日事,旧曾都护帐前闻”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战争,通过送别友人赴边疆从军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深刻记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交趾:边疆的象征,代表了远行和战争。
  • 挥阵云:战争的象征,代表了军事行动和指挥。
  • 蔡州:战事的象征,代表了当前的军事冲突。
  • 都护帐:军事指挥的象征,代表了军事决策和历史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故人交趾去从军”中的“交趾”是指哪里? A. 越南北部 B. 中国南部 C. 印度 D. 日本

  2. 诗中“应笑狂生挥阵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3. 诗中“省得蔡州今日事”中的“蔡州”是指哪里? A. 河南汝南 B. 湖北武汉 C. 江苏南京 D. 山东济南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是边塞诗,展现了边疆的艰苦和将士的英勇。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熊孺登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友人的情感表达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熊孺登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具体战事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深刻记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熊孺登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边塞诗,有助于深入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移桃花示俞秀老 寄吴氏女子 两生 出郊 寄虞氏兄弟 详定试卷二首 彭蠡 歌元丰五首 次韵公辟正议书公戏语申之以祝助发一笑 铁幢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穷年尽气 重珪叠组 倍结尾的成语 飞殃走祸 耳刀旁的字 正正经经 色字旁的字 骨董饭 阿毗地狱 雨字头的字 鬯字旁的字 专权恣肆 麦客 艮字旁的字 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文计 包含蹇的成语 东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