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鹧鸪天》

时间: 2025-07-29 09:45:48

诗句

东海东头看月升,秋风一叶井梧零。

闲云飞尽天如洗,今夜星河分外明。

舒倦体,坐残更,微闻促织砌间鸣。

萧萧凉气侵人骨,为爱吟诗睡未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9:45:48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东海东头看月升,
秋风一叶井梧零。
闲云飞尽天如洗,
今夜星河分外明。
舒倦体,坐残更,
微闻促织砌间鸣。
萧萧凉气侵人骨,
为爱吟诗睡未成。

白话文翻译:

在东海的东边观看明月升起,
秋风吹落一片梧桐叶。
闲云已经飞尽,天空澄澈如洗,
今夜的星河格外明亮。
舒展疲惫的身体,坐在半夜的更替,
隐隐约约听见墙角促织的鸣叫。
凉凉的秋气侵袭着人的骨头,
为了抒发情怀吟诵诗篇却还未入睡。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海:指中国东部的海域,这里象征着远方和宁静。
  • 井梧:泛指梧桐树,此处用作秋天落叶的象征。
  • 闲云:指悠闲的云彩,寓意一种自在的心境。
  • 星河:指银河,象征夜空的美丽和浩瀚。
  • 促织:即蟋蟀,秋天的象征,常用来表现秋夜的清冷。
  • 萧萧:形容声音的凄凉与清冷。

典故解析:

  •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星河”与古诗中常用的银河意象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在夜晚对宇宙的思考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范,明代诗人,因其诗词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赞誉。生平事迹不多,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夜晚,正值月明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描写秋夜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寂与情感的共鸣。开篇“东海东头看月升”,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悠闲的气息,仿佛诗人正坐在海边,静静欣赏明月的升起。接下来的“秋风一叶井梧零”,则通过一片落叶,传达出秋意的深沉与凄凉,暗示着生命的流逝。

“闲云飞尽天如洗”,可见诗人对天空的赞美,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澄明。随后“今夜星河分外明”,诗人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内心的孤独与宁静交错,形成了一种深邃的思考。后半部分“舒倦体,坐残更”,展现出夜深人静时的疲惫和思索,配合“微闻促织砌间鸣”,细腻描绘出秋夜的景象。

最后以“萧萧凉气侵人骨”收束,流露出对秋夜寒意的感受,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无奈,最终因“为爱吟诗睡未成”而陷入沉思,形成一种情感的共鸣。整首诗在宁静的秋夜中,融合了自然与人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海东头看月升:描绘了诗人身处东海边,静观月亮升起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秋风一叶井梧零:秋风中一片梧桐叶的落下,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3. 闲云飞尽天如洗:闲云已飞散,清澈的天空如同洗净一般,表现出一种心灵的宁静。
  4. 今夜星河分外明:今夜的星河格外璀璨,增强了夜空的美感,展现诗人对自然的感知。
  5. 舒倦体,坐残更:诗人感到疲倦,坐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反映出一种疲惫而又沉思的状态。
  6. 微闻促织砌间鸣:隐约听见墙角的蟋蟀鸣叫,增添了秋夜的气氛,展现诗人的细腻感受。
  7. 萧萧凉气侵人骨:凉意袭来,感受到深秋的寒冷,体现出一种对季节变迁的感慨。
  8. 为爱吟诗睡未成:因对生活的热爱而吟诗,虽未入睡,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空比作洗净,增强了意象的清晰感。
  • 拟人:通过“微闻促织”,赋予蟋蟀以声音,使其更具生动感。
  • 对仗:如“舒倦体,坐残更”,展现了诗词的工整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自然景象的欣赏,以及在宁静中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思念与孤独,常与人间情感相连。
  • 秋风:带来凉意和思绪,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星河:象征浩瀚与辽阔,反映诗人的心境与思考。
  • 促织:蟋蟀的鸣叫,象征秋夜的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今夜星河分外明”中的“星河”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河流
    C. 银河
    D. 湖泊

  3. 诗中“微闻促织砌间鸣”描绘了什么意境?
    A. 白天的喧闹
    B. 夜晚的宁静
    C. 雨后的清新
    D. 风中的低语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夜晚和孤独的思考。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表现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比较杨范的《鹧鸪天》与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杨范的作品更多表现个人感悟和自然的交融,情感细腻;
    • 苏轼则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涉及更广泛的哲理思考,意象更为丰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

相关查询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地黄 过大庾岭 赠清凉寺和长老 皇太妃阁五首一 李白谪仙诗此诗或谓李白作 和刘孝叔会虎丘时王规甫斋素祈雨不至二首 吉祥寺赏牡丹 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 谢曹子方惠新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隳高堙庳 竭心尽意 百务具举 修真养性 金闺国士 包含教的成语 立字旁的字 白袷蓝衫 分红 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禾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凑理 复本位制 匕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青紫被体 包含指的词语有哪些 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