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范泉州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5-07 08:52:40

诗句

玉节江南道,铜符海上州。

登车人自化,截镫士争留。

不作田园计,长怀世事忧。

秋风闭黄壤,谁为子孙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2:40

范泉州挽词二首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原文展示

玉节江南道,铜符海上州。
登车人自化,截镫士争留。
不作田园计,长怀世事忧。
秋风闭黄壤,谁为子孙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的美丽和海上的繁华。乘坐车辆的人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这片景象,执灯的士人也纷纷希望留下来。作者却不再考虑田园生活,而是长久地心怀对世事的忧虑。在秋风萧瑟的季节,土地已封闭,谁又能为后代的未来出谋划策呢?


注释

  • 玉节:指美好的节令,这里借指江南的美好景色。
  • 铜符:古代海上用来传递消息的信物,象征繁忙的海上交通。
  • 登车:指乘坐车辆,暗示人们的出行和变迁。
  • 截镫:指点灯的士人,象征着夜间的守望和希望。
  • 黄壤:指土地,尤其是秋季时的荒凉状态。
  • 子孙:后代,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直接典故,但“秋风闭黄壤”可与古代诗词中对秋季的描写相呼应,常用以象征凋零和哀伤的情绪,表达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后代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字士贞,宋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及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对国家和社会动荡现状的深切思考中,表现了他对未来的忧虑与对后代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感深邃,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开篇通过对江南风光的描绘,引出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不满足。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转向沉重,诗人感受到世事无常,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与责任感。最后一句“谁为子孙谋”更是将个人的忧虑上升到对整个社会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对后代的责任感。诗中用词简练却充满哲理,充分展现了宋代诗词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玉节江南道:描绘了江南的秀丽景色。
    • 铜符海上州:象征海上交通的繁忙景象。
    • 登车人自化:暗示人们在美好景色中融入自然。
    • 截镫士争留: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不作田园计:诗人已不再关心个人的安逸生活。
    • 长怀世事忧: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 秋风闭黄壤:象征着时光流逝与土地的荒凉。
    • 谁为子孙谋:质疑谁能为未来的后代做出规划。
  •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未来的忧虑,反映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 玉节:象征着美好与繁荣。
  • 铜符:代表着交通与交流。
  • 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黄壤:代表土地的荒凉与生命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节”主要指什么?

    • A. 一种节气
    • B. 江南的美好景色
    • C. 一种器物
  2. “谁为子孙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乐观
    • B. 对后代的忧虑
    • C.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韩元吉的《范泉州挽词二首》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社会的关注,后者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韩元吉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谢客岩 秋日江东晚行 晚步 村行 送别陈子书 泊瓜洲 望盆楼分韵得正字 送邑候张湘门先生还湖南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 少年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痛叱 掷地赋声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草字头的字 试死 言语漏泄 象牙海岸 包含七的成语 手字旁的字 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偷的成语 鳥字旁的字 包含甿的词语有哪些 胸中鳞甲 通事舍人 齐字旁的字 奔逸絶尘 撼地摇天 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