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6:34
题新津北桥楼(得郊字)
作者:杜甫
望极春城上,
开筵近鸟巢。
白花檐外朵,
青柳槛前梢。
池水观为政,
厨烟觉远庖。
西川供客眼,
唯有此江郊。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城市景象,诗人从高处眺望,看到春城的繁华。春天的气息让人心情愉悦,宴席摆在靠近鸟巢的地方,白色的花朵在屋檐外盛开,青色的柳树在栏杆前轻轻摇曳。池水的平静让人思考政治,远处的厨房升起袅袅炊烟。诗人赞美西川的美景,然而眼前的江边景色更让他心醉。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的作品以其深厚的思想内容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百姓的艰难生活。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杜甫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虽身处安静之地,却常常思考国家的政治与民生,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城市美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用“望极春城上”引入,给人一种开阔的视野,似乎将整个城市的景色尽收眼底。接着,诗人通过“开筵近鸟巢”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日气息,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的意象非常丰富,白花和青柳的描写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力的歌颂。同时,诗人通过“池水观为政”这一句,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思考,显示了诗人作为文人的责任感。最后一句“唯有此江郊”则将视线拉回到眼前,更加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虽然描绘了美好的春景,却暗藏着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忧虑与思索,体现了杜甫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春天的美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对政治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鸟巢”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起源
B. 自然的和谐
C. 都市的喧嚣
D. 贫穷的生活
“池水观为政”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政治的漠视
B. 对政治的思考
C. 对政治的支持
D. 对政治的否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诗歌及其历史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