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2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21:28
故人亦流落,高义动乾坤。
何日通燕塞,相看老蜀门。
东行应暂别,北望苦销魂。
凛凛悲秋意,非君谁与论。
老朋友你也在流落的境地,高尚的志向感动了天地。
什么时候能在燕塞相聚,共同在老蜀门下叙旧呢?
你去东边我想暂时告别,向北望去,心中充满了忧伤。
凛冽的秋意让我感到悲伤,除了你还有谁能与我倾诉呢?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四川人,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与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甫晚年,彼时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朋辈流离,杜甫与裴五是好友,裴五赴东川任职,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离别的伤感。
《送裴五赴东川》是杜甫在送别朋友之际所作,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动荡时代的无奈。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对故人流落境遇的同情,展现了他对高尚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故人亦流落”即点明了友情的境遇,暗示着在战乱中,朋友也身处困境,展现了杜甫心中的悲凉。
“何日通燕塞,相看老蜀门”一句,充满了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在不确定的时代背景下,重聚的希望却显得愈发珍贵;而“东行应暂别,北望苦销魂”则通过对方向的描写,增添了离别的惆怅与无奈。最后一句“非君谁与论”则深藏着对友人情谊的珍视,表明在孤独的秋天,除了朋友,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与深刻的情感,体现了杜甫对人生苦短、友情珍贵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情、离别、忧愁以及对未来重聚的向往,表达了对友谊的深切感悟与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何日通燕塞”中“通”的意思是( )
“凛凛悲秋意”中的“凛凛”指的是(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