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8:15
辰龙关
作者:蔡琬 〔清代〕
一径登危独惘然,
重关寂寂锁寒烟。
遗民老剩头间雪,
战地秋闲郭外田。
闻道无人随匹马,
曾经六月堕飞鸢。
残碑洒尽诸军泪,
苔蚀尘封四十年。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独自一人攀登辰龙关的情景,感到惆怅。重重的关隘在寒雾中显得格外寂静。遗留下来的老百姓已是满头白发,战地的秋天显得格外宁静,城郭之外的田地也显得冷清。听说已经没有人骑马经过这里,曾经的六月里飞舞的风筝也已坠落。残存的碑铭上洒满了军人的泪水,苔藓侵蚀着尘封了四十年的历史。
蔡琬,清代女诗人,生于盛世,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与变迁。她的诗歌常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的情感,尤其是在战乱和社会动荡时期,展现了她对故国的深情怀念。
《辰龙关》创作于清代,背景是国家在战乱和变革中,许多地方遭受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辰龙关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逝去往事的追忆。
这首诗以辰龙关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对国家的深切思考。开篇“一径登危独惘然”,描绘了诗人孤独攀登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茫然和对往昔的惆怅。接下来的“重关寂寂锁寒烟”生动地刻画了关口的静谧,寒烟缭绕,仿佛历史的记忆在此停滞。
诗中“遗民老剩头间雪”意象深刻,白发苍苍的遗民与皑皑白雪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岁月的无情以及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而“战地秋闲郭外田”则将战场的悲惨与宁静的田园相对比,反映了战乱后生活的冷清与荒凉。
“闻道无人随匹马”让人感受到一种极度的孤寂,昔日热闹的场景如今已无人问津。再到“残碑洒尽诸军泪”,残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成了人们泪水的容器,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惨烈与人们的哀痛。
最后一句“苔蚀尘封四十年”则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四十年的时间虽然过去,但心中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故国的情感依然鲜活。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辰龙关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与对故国的怀念。诗人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展现了对未来的茫然,情感基调既有悲凉又透出一种思索的深度。
选择题:诗人描述的“重关”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欢快
b) 寂静
c) 热闹
答案:b) 寂静
填空题:诗中提到“遗民老剩头间__”,这个意象表现了什么?
答案:雪,表现了岁月的流逝和人们的苦难。
判断题:诗中“残碑洒尽诸军泪”表达了对战争的赞美。
答案:错误,表达了对战争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