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06:46:13

诗句

丧乱如川未有涯,悲风满地是虫沙。

衰迟两臂从生柳,疾病双眸但陨花。

暗蛬寒蝉秋色老,丹枫紫菊夕阳斜。

颇闻四国思郇伯,尚想诗人赋木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6:13

原文展示

丧乱如川未有涯,悲风满地是虫沙。
衰迟两臂从生柳,疾病双眸但陨花。
暗蛬寒蝉秋色老,丹枫紫菊夕阳斜。
颇闻四国思郇伯,尚想诗人赋木瓜。

白话文翻译

这场动乱如同无尽的洪流,悲伤的风吹满了大地,地上满是像虫沙一样的悲哀。我的双臂因衰老而无力,眼中的光彩只剩下如同凋落的花瓣。暗淡的蝉鸣在寒秋中愈显苍老,丹枫和紫菊在斜阳中显得格外凄凉。听闻四方的国都都在思念郇伯,我还在怀念那位曾赋诗于木瓜的诗人。

注释

  • 丧乱:指动乱、战乱。
  • 虫沙:比喻悲伤的景象,形象地描绘出满地的悲哀。
  • 衰迟:衰老和迟缓。
  • 生柳:生长的柳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陨花:凋零的花,表示眼睛因疾病而失去光彩。
  • 暗蛬:指秋天的蝉鸣,暗示凋零的季节。
  • 丹枫紫菊:秋天的红枫和紫菊,象征着秋天的凋零。
  • 郇伯:古代著名的诗人,表达对他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及军事家。他的作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和咏怀诗。刘基在元末动乱的历史背景下,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元代末年,正值战乱频繁、国破家亡之时。诗人以个人的生死存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无奈和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悲情和感悟的诗作。开篇“丧乱如川未有涯”,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作者用“川”字形象地描绘了战乱的无尽,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无奈和绝望。接下来的“悲风满地是虫沙”,则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氛围,虫沙的意象让人联想到无尽的哀伤与失落。

在描写个人情感时,诗人以“衰迟两臂从生柳”来映射自己的衰老和无力,生柳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诗人的无力感形成鲜明对比。而“疾病双眸但陨花”则传达了因病而失去的美好,眼中的光彩如同凋落的花朵,令人心痛。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暗蛬寒蝉秋色老”、“丹枫紫菊夕阳斜”描绘出秋天的凄凉气氛,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而最后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郇伯的怀念和对诗人精神的渴望,透露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与向往。

整首诗在悲哀和怀旧中交织,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丧乱如川未有涯:将动乱比作无尽的洪流,暗示社会的动荡不安。
  2. 悲风满地是虫沙:悲伤的风吹遍大地,地上满是悲哀的象征,形成一幅惨淡的画面。
  3. 衰迟两臂从生柳:自己的双臂因衰老而无力,显示出诗人的无奈。
  4. 疾病双眸但陨花:眼睛因病而失去光泽,像凋落的花一样悲伤。
  5. 暗蛬寒蝉秋色老:在苍凉的秋天,暗淡的蝉鸣显得更加苍老,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无情。
  6. 丹枫紫菊夕阳斜:秋天的红枫和紫菊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凄凉,象征着生命的衰退。
  7. 颇闻四国思郇伯:听闻四方的国家都在怀念郇伯,表达了对文化人物的敬仰。
  8. 尚想诗人赋木瓜:怀念那位曾赋诗于木瓜的诗人,传达对诗歌和文化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动乱如川,悲风满地,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时代的悲痛。
  • 对仗:如“丹枫紫菊”、“秋色老”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动乱时代的哀痛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在时代巨变中的无奈和对文化传承的渴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展现了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丧乱:象征着社会的不安与动荡。
  • 虫沙:悲伤的象征,表现无尽的哀思。
  • 生柳:生命的象征,与衰老形成对比。
  • 陨花:失去的美好,代表着青春的逝去。
  • 丹枫紫菊:秋天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衰退与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丧乱如川未有涯”中“川”字的意象主要指什么?

    • A. 江河
    • B. 战乱
    • C. 时间
    •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郇伯”是指__

    • 答案:古代著名的诗人。
  3. 判断题: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与对文化传承的渴望。

    • A. 正确
    • B. 错误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和个人的悲伤。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刘基《驿传杭台消息》:两首诗都描绘了动乱时期的悲痛,但杜甫更加强调对国家的忧虑,而刘基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的无奈与对文化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基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月五日梦欧阳永叔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十一牛衣 闻橹 依韵和裴如晦秋怀 和永叔晋祠诗 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十首·渔艇 和江邻几见寄 送雪窦长老昙颖 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涟漪洞 留别李君君颇有归意而未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是非不分 气字旁的字 鳌愤龙愁 包含丧的成语 龙字旁的字 恣行无忌 清风亮节 禾字旁的字 乡壁虚造 肥水不落旁人田 巛字旁的字 刓方为圆 乚字旁的字 吃人不吐骨头 倒口子 杏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