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00:57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作者:岑参
君不见梁孝王脩竹园,
颓墙隐辚势仍存。
娇娥曼脸成草蔓,
罗帷珠帘空竹根。
大梁一旦人代改,
秋月春风不相待。
池中几度雁新来,
洲上千年鹤应在。
梁园二月梨花飞,
却似梁王雪下时。
当时置酒延枚叟,
肯料平台狐兔走。
万事翻覆如浮云,
昔人空在今人口。
单父古来称宓生,
祗今为政有吾兄。
輶轩若过梁园道,
应傍琴台闻政声。
你难道没有看到梁孝王修建的竹园吗?
那倾斜的墙壁仍然隐约可见它的辉煌。
娇美的女子面容如同草蔓般柔美,
华丽的帷帐和珠帘空落在竹根之上。
大梁一朝之间人事变迁,
秋月春风再不等待。
池中几度新来的大雁,
洲上千年的白鹤应该仍然栖息。
梁园二月的梨花飞舞,
宛如梁王当年雪花纷飞。
那时我们欢聚一堂,设宴款待枚叟,
怎料如今平台上狐兔散失。
万事变幻如浮云,
昔日的人已经成为今人的谈资。
单父自古以来被称为宓生,
如今执政的正是我的兄弟。
如果车驾经过梁园的道路,
应该能听到琴台上政事的声音。
作者介绍:岑参,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岑参为送别河南王说判官时,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变迁无常的感慨。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是一首富有感慨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述曾经的繁华竹园,勾勒出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开头两句直入主题,回顾梁孝王时期的竹园情景,表现出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中间的描写如“娇娥曼脸成草蔓”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人们的美好回忆,而“罗帷珠帘空竹根”则反映出现今的落寞与失落。诗的最后一部分则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朝,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感伤。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梁孝王”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汉昭帝
c) 汉元帝
d) 汉昭王
诗中“娇娥曼脸成草蔓”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美丽的女子
c) 竹园的衰败
d) 人事的变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岑参的《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岑参更突出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而王之涣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壮丽和人生志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