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4:28
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
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
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
寓宿湍与濑,行歌秋复春。
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
绿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
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
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他选择隐居,不再仕途,常常在清澈的江边钓鱼。沙滩上,清澈的水洗涤着他的双足,山间的明月静静地照着他的钓线。夜宿在湍流与浅滩之间,唱着歌谣,仿佛秋天又回到了春天。他手持竹竿,坐在湘江岸边,生起火来,用芦苇作柴。绿水里稻米的香气四溢,青色的荷叶上包裹着紫色的鱼鳞。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他感到无比快乐,所求的只是保持真实的自我。而他却嘲笑那些沉迷于世俗的“清醒者”,因为在河边,他们经历了许多苦难。
作者介绍: 李颀(687年-7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号太白山人,世称李太白。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颀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展示了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无忧无虑的渔夫生活的赞美。
《渔父歌》通过描绘一位隐士渔夫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清新自然、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中所描绘的江河、沙滩、月光、渔夫,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画卷,令人心驰神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如“浦沙明濯足”和“山月静垂纶”,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渔父在江边钓鱼、洗脚、唱歌,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对世俗的超脱。诗的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指出了“独醒者”的辛苦,暗含对世俗社会的批判与思考。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的手法,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思想上则表现了隐逸的理想,体现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批判,传达了追求真实自我的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白首何老人”中的“白首”指的是?
诗中的“避世”意指?
诗人通过渔夫的生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