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时间: 2025-05-07 07:10:43

诗句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

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0:43

原文展示: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
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这一天,风俗依旧如常,这份情谊又怎能忘却?菊花盛开以辟除恶酒,汤饼的香气伴着茱萸气息。白云飘入,仿佛在借衣服遮挡,微风吹过,天地间显得格外凉爽。主人尽心款待,林间的景色在微茫的光影中显得朦胧。清脆的晚砧声响起,东西飞回的归鸟在天际划过。留恋于此,心中怅然不已,似醉于这秋日的云光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崇尚,重视。
  • :辟邪,去除。
  •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象征长寿。
  • 清切:清脆的声音。
  • :砧板,指的是砧上切东西的声音。
  • 淹留:停留、留恋。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又称“重阳”,是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象征着长寿和团圆,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约693年-766年),字梦得,号青溪,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五言诗和绝句见长,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重阳节,作者受到时令的影响,借助节日的氛围,表达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是李颀在重阳节时所作,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节日气氛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提到“风俗尚九日”,表明重阳节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描绘了节日的习俗,菊花和茱萸的结合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也暗含着生命的延续和对健康的祝愿。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用“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展现了秋日的清凉与宁静,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则传达了朋友间的欢聚与温暖,尽显人情之美。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宁静与归属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归家的思念。“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不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浓厚的节日气氛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们在重阳节期间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交融,形成了一幅温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重阳节的习俗依旧盛行,这份情谊怎么能够忘记呢?
  •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菊花象征着避邪和长寿,汤饼和茱萸的香气弥漫,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白云悠然飘动,微风吹拂,给人一种宁静的凉意。
  • 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主人尽心款待,林间的景色在微光中显得朦胧而美丽。
  •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晚上的砧声清脆响亮,归鸟在空中飞翔,象征着归家的思念。
  • 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留恋不舍,心中充满了对离别的怅然,似乎醉于这美丽的秋日光景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相结合,比如“云入授衣假”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如“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拟人:通过“风吹闲宇凉”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意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重阳节展开,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传递出珍惜当下、感恩生活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长寿与健康,代表了重阳节的传统。
  • 茱萸:常用于重阳节的佩戴,象征安康。
  • :象征自由与宁静,营造了诗的清新氛围。
  • :象征归属与思念,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失落的爱情
    B. 对友谊的珍视
    C. 自然的美丽

  2. 诗中提到的“菊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寿
    C. 友情

  3.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中,砧声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丰收的喜悦
    C. 忧伤的离别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在重阳节中表达对兄弟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绘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李颀的《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者均在重阳节的背景下表达了对亲情和友情的眷恋,但李颀更注重节日的氛围和自然的描写,而王维则更突出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相关查询

丈人乌 回文字 丁孝子行 西湖竹枝歌(九首。一作“小临海曲”) 黄花词 凤皇曲 览古四十二首 其六 游开元寺憩绿阴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买马招军 清泛 包含适的词语有哪些 多用途货船 沸反连天 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鼓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接踵比肩 革字旁的字 若烹小鲜 汉奸 屮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贫瘠 优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