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0:09
奠既备,献将终。
神行令,瑞飞空。
迎乾德,祈岁功。
乘烟燎,俨从风。
祭品已经准备好,即将完成献祭。
神灵行走下令,瑞气在空中飞舞。
迎接天子的德行,祈求丰收的年成。
驾驭着烟火,庄重地随风而行。
本诗涉及“祀雨师”这一典故,雨师是古代中国信仰中的神灵,专门负责降雨。祭祀雨师的目的在于祈求丰收和平安,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农业生产的期盼。
包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有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观察,风格多变,常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
《郊庙歌辞·祀雨师乐章》是唐代的一首祭祀乐章,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与对天神的崇拜,表达了人们期望通过祭祀活动来获得神灵保佑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句和清晰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祭雨师的仪式。开篇的“奠既备,献将终”直接引入祭祀的氛围,表达了对神灵的恭敬与期待。紧接着,诗人描绘了神灵的降临与瑞气的飞舞,这不仅是物质的祭品,更是精神的寄托,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
“迎乾德,祈岁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强调了德行与丰收的关系,反映出古代人们对天命的理解和对农业成功的渴望。最后一句“乘烟燎,俨从风”则将整个祭祀活动提升到一种庄严的境界,烟火的升腾象征着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交流。
整首诗言简意赅,却意蕴深远,既是一种祈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现了唐代社会对农业、自然和神灵的深刻理解。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自然与神灵的敬仰,并借此祈求丰收与安宁,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的信仰与文化传统。
“奠既备,献将终”中的“奠”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瑞”象征着什么?
本诗主要表现了对哪位神灵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