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1:19
膋芗备,玉帛陈。
风动物,乐感神。
三献终,百神臻。
草木荣,天下春。
这首诗表达了祭祀风神的盛大场面。准备了丰盛的祭品,陈列着玉帛;风的力量感动了神灵,乐音传递着神的感应。三次献祭结束后,百神齐聚;草木繁荣,意味着天下迎来了春天。
此诗提到的“风师”是古代对风神的称呼,古人认为风神能够影响气候和农业生产。祭祀风神的仪式在农耕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包佶,字少甫,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和谐。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盛世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借助祭祀活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亚献终献》是一首典雅而富有宗教色彩的诗。全诗通过描绘祭祀风神的场景,展示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诗的前两句“膋芗备,玉帛陈”,以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祭品的丰盛,体现了对神灵的尊重与虔诚。接下来的“风动物,乐感神”,则表现了风的力量与音乐的神奇,暗示祭祀不仅是物质的奉献,也是精神的交流,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
最后两句“草木荣,天下春”则将祭祀的意义上升到社会和自然的层面,暗示着通过祭祀活动,能够带来丰收与生机。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祭祀的歌辞,更是对大自然的礼赞,对生活的热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以祭祀为主题,表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风动物”指的是什么?
诗中“草木荣”寓意什么?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可以将此诗与《春晓》进行对比,后者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郊庙歌辞》则强调祭祀的仪式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两者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