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2:24
首夏
作者:白居易 〔唐代〕
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
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
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
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鱼贱如泥,烹炙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
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
初夏来临,万物复苏,动植物都显得生机勃勃。
麋鹿在深林中欢快地奔跑,虫蛇在丰盛的草地上游动。
飞鸟喜爱茂密的树叶,游动的鱼在新鲜的水藻中欢快游弋。
而我却在这天涯之地,独自感到枯萎无力。
身在天边,亲朋都在远方。
老家无人来访,外敌的尘埃弥漫四方。
沉闷的忧虑有什么益处,只是在心中自寻烦恼。
不如放下身心,默默地顺应天命。
浔阳有好酒,可以让我畅饮不醉。
湓鱼便宜得像泥土,烹煮食用无需早晚。
早饭可以在山下的寺庙吃,傍晚可以在湖中的小岛醉卧。
何必回到故乡,这里就可以安享晚年。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丰富的社会内容闻名,作品涵盖了乐府诗、五言绝句、古体诗等多种形式,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首夏》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在经历了政治风波与人生起伏后,白居易选择在生活中寻找安宁与快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首夏》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感伤并存的诗。开篇描绘了初夏时节自然界的繁荣景象,动植物在此时都显得格外活跃,生机勃勃。诗人通过对生物的细致观察,展现了春夏交替时的自然之美,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意境。然而,随着诗歌的推进,白居易的心境却显得孤独而枯槁,暗示了他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诗人以“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表现了身处异乡的无奈与寂寞,显现出一种无所依靠的情感。
面对沉重的忧虑,白居易并没有选择沉溺其中,而是提倡放下身心,随缘而安。他通过饮酒作乐、享受生活来解脱自己,转而关注眼前的美好与快乐。诗中“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展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饮酒消愁的率性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独白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及对自我解放的追求,堪称白居易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传达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展现了白居易对于人生的豁达与乐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首夏》的作者是谁?
诗中“沉忧竟何益”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浔阳”指的是哪个地方?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首夏》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但白居易更注重对生活的享受与豁达,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社会的苦难。两者在情感基调与主题思想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