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失题》

时间: 2025-04-27 14:54:43

诗句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4:43

原文展示:

失题
作者:王昌龄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奸诈之人得志后,使得众人的心志动摇。狂风肆虐中原大地,烈火无情地焚烧着,连鸟巢都不再留存。一位明智之士的计策无法施展,导致大地万里萧条,生机全无。

注释:

  • 奸雄:指的是阴险狡诈的英雄或枭雄。
  • 得志:指得到了权势和地位。
  • 群心摇:众人的心志动摇不定。
  • 赤风:比喻猛烈的风,象征动乱。
  • 荡中原:意指大范围的破坏,尤其是中原地区。
  • 烈火:形容火势猛烈。
  • 遗巢:指鸟巢被烧毁,象征生灵的无处栖息。
  • 一人计:指某个有才智之人的计谋。
  • 空萧条:形容一片荒凉,毫无生气。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赤风荡中原”暗示了历史上多次战争导致的中原动荡,反映了战乱之下生灵涂炭的惨状。这种情况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诸多枭雄为争夺权力而引发的动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字少伯,号季凌,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边疆风光和士兵生活,也常表现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失题》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奸雄得志后的动乱,表达对当时政局的忧虑与无奈。

诗歌鉴赏:

王昌龄的《失题》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社会主题。诗中“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直接揭示了权力的腐化与人心的动荡。接着,诗人用“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生动地描绘了战乱导致的毁灭性后果,展现出一种紧迫而又悲痛的情感。最后一句“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则是对有才之士被埋没的无奈感慨,突显出政治的黑暗和个人的无力感。这首诗不仅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体现了王昌龄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奸雄乃得志:指奸诈的人成功地获得了权力和地位。
  2. 遂使群心摇:这使得众人的心态变得动摇不定。
  3. 赤风荡中原:狂风猛刮,象征着动乱和毁灭。
  4. 烈火无遗巢:烈火蔓延,连鸟巢都没有留下,象征生灵的无处可归。
  5. 一人计不用:有才智的人无法施展自己的计谋。
  6. 万里空萧条:大地一片荒凉,生机全无。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赤风”和“烈火”比作动乱和灾难,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由于奸雄得志造成社会动荡的无奈与悲伤,反映了个人才能在权力斗争面前的渺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奸雄:象征着阴险狡诈的权力者。
  • 赤风与烈火:象征着战争与动乱带来的破坏与灾难。
  • 遗巢:象征着生灵的无家可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奸雄”指的是: A. 善良的人
    B. 阴险狡诈的人
    C. 忍耐的人
    D. 忧国忧民的人

  2. “赤风荡中原”中“赤风”的象征意义是: A. 和风细雨
    B. 温暖的阳光
    C. 狂风暴雨
    D. 平静的湖面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 A. 国家繁荣
    B. 个人的无力感
    C. 人民的幸福
    D. 政治的清明

答案: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展现了壮丽的边塞风光,但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局势的关切。
  2. 李白的《将进酒》则强调个人豪情与对命运的反叛,表现出另一种对社会动荡的态度。

参考资料:

  • 《王昌龄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基础》

相关查询

咏铁马鞭 送人入新罗使 寻僧元皎因赠 赠同游 赠同席 得远书 旅游伤春 秋中夜坐 伤春 南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沽名吊誉 干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一日三岁 众口纷纭 弓字旁的字 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颦眉蹙頞 投畀豺虎 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科兑 驎台 羽窟 包含澳的词语有哪些 匕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八蛮 措手不及 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